“60萬一針續命”背后,富人正在掌握更高的生命權
原標題:“60萬一針續命”背后,富人正在掌握更高的生命權?
前幾天,“中國富豪烏克蘭續命記”在社交平臺刷屏。消息稱,中國四位富豪在中介公司的組織下,遠赴烏克蘭接受“胚胎干細胞治療”,試圖抗衡自然規律,用錢去買健康買長壽。
對于參與的富豪而言,一針的價格將近60萬,他們愿意花400萬年輕30歲,不在乎沒效果,只要沒副作用就行。
隨后,中國干細胞研究領域權威、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院士針對此事件回應:這個跟當年國內流行的雞血療法、喝尿療法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偽科學。
周琪院士這一科學權威的說法,更是加重了輿論對此事的批評,關于這些富豪需要繳“智商稅”的言論已漸成一致。可此事,真的就只是補繳“智商稅”這么簡單嗎?
恐怕未必。
富人、長壽等關鍵詞所形成的是一個貧窮限制想象的社會階層對立輿情。正如有自媒體文章標題所稱的,窮人天天想“階層逆襲”,富人已經在偷偷研究“長生不老”。
尤其是自古以來追求長生不老成為一個荒誕笑話后,富人義無反顧地將財富投入到以科學名義構建起的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山”后,貧富差距的輿情自然如干柴烈火般爆發了。
但情緒是情緒,事實是事實,道理是道理,社會盡管對一針60萬這樣的行為多有不滿,可發泄不滿的過程中,始終要弄明白為什么不滿。
如果僅僅從智商稅的角度去看,無非是富豪對財富自由支配的問題,只要不涉及對公眾利益的傷害,又有何不可呢?無論這項技術真偽如何,哪怕是求個心理安慰,也沒多大問題。
而且在事實層面上,富豪所掌握的醫療健康資源、科技資源等,的確要比一般人多得多,富豪比窮人普遍長壽本就成立。因此,遠赴烏克蘭一針60萬追求年輕,又沒有擠占社會資源,社會到底不滿什么?換言之,如果沒有如此高的價碼,將這樣的消息換成平淡無奇的“富人遠赴烏克蘭就醫”,還能引起如此大的輿情嗎?顯然不會。
所以問題的核心在于,生命原本對于每一個人而言是平等的,時間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也是恒定的。而現在,在財富和權力面前,生命似乎正在變得不平等,時間也正在變的有偏見。“時間就是金錢”正在以反向的方式詮釋著社會競爭。
生老病死這樣的自然規律,作為上帝或者大自然為人類社會設置的平等底線,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財富所掌握支配的技術優先使用,有些人所面臨的死亡之墻要被拆掉了,生命的平原對于他們將無限廣闊。
這也就是說,如果“胚胎干細胞治療”能夠續命,人類社會將產生一個巨大的階層生死鴻溝。這是社會輿情真正爆發點所在。
而這一爆發點,并不會因為周琪院士所說的“胚胎干細胞治療”系偽科學而消失。因為無可回避的是,通往永生之路的技術并未停歇,即便沒有“胚胎干細胞治療”,未來還有其他的什么生物技術,所留給人類社會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和壽命究竟多長的程度問題。
因此,“60萬一針續命”所帶給社會的真正思考,并不只是科學還是詐騙的技術考量,而是一個涉及倫理與社會政治的問題,也即如果續命技術成為現實,人類社會將如何度過新的不平等的歲月,如何實現新的平等。
七年前,科幻電影《時間規劃局》曾展示了這樣的不平等:當富人們得到永生的機會,時間變成了貨幣,富人可以擁有無限的時間,但是窮人們就要拼命工作掙時間來延續生命。而類似的場景,同樣出現在人們有切膚之痛的《北京折疊》中。
所以說,如果讓有錢人優先得到長壽或者永生的機會,將帶來無法預料的社會災難,到時候,年輕和健康成為有錢人的標志,這個世界就變成了一個靠充值就能夠“續命”的游樂場,人類最大的生命平等和時間公平,就會喪失殆盡。
可如果禁止這樣的技術,同樣也是一種災難,因為科學所創造的社會價值中最大的不就是延續生命的價值么,這兩者都關系到人類至高無上的生命權。
這恰如作家劉慈欣所說的,“在死亡面前的不公平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初露端倪,當部分富有的幸運兒在無夢的睡眠中踏上永生之路時,塵世間那億萬雙嫉妒的眼睛讓人不寒而栗。”的確,當人類共同的科技,不能實現普惠,階層的金字塔越夯越實、坡度越來越陡。
所謂的科技進步所創造的未來已來,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不過是在不平等的霧霾深處,凜凜寒意的提前而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