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心血管病最新指南:超過40歲,這5項指標要定期檢查

通過監測五個簡單的指標:腰圍、血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糖化血紅蛋白,臨床醫生就可以在就診期間確定需要改善生活方式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或2型糖尿病的高危成年人。
這是美國內分泌學會發布新的“代謝風險患者ASCVD和T2DM一級預防”臨床實踐指南的主要信息,并于近日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網絡發表。
美國希伯來康復中心內分泌專家James L. Rosenzweig博士在內分泌學會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測量腰圍能更早期確定高危人群的代謝風險,從而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但臨床醫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強調生活方式、飲食和行為干預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線治療手段。然而,如果單靠改變生活方式不能達到目標,則需要藥物治療。”
增加體育鍛煉,減少久坐時間,降低5%的體重
新指南由美國糖尿病協會和歐洲內分泌學會聯合發起,主要針對家庭醫生、內分泌專家、老年醫學專家和心臟病專家。
報告指出:“對于40至75歲在辦公室工作的個人,我們建議醫生在臨床訪問時篩查所有五種代謝風險成分。”
該報告指出,發現三項及以上指標不正常,臨床醫生應注意患者有代謝風險(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指南的作者補充說,盡管證據表明40歲至75歲的人受益最多,但其他群體,尤其是那些較年輕的人,也可能通過改變飲食和鍛煉習慣來降低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五項風險指標如下:
◆ 高血壓
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
◆ 腰圍增加
非亞裔:男性≥102厘米(40英寸),女性≥88厘米(34.6英寸)
亞洲人:男性≥90厘米(35.4英寸),女性≥80厘米(31.5英寸)
◆ 空腹甘油三酯升高
≥150 mg/dL(≥1.7 mmol/L)
◆ 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0 mg/dL (<1.0 mmol/L)
女性<50 mg/dL(<1.3 mmol/L)
◆ 血糖升高
糖化血紅蛋白≥5.7% ~ 6.4%,或
空腹血糖≥100mg /dL(≥5.6 mmol/L)
有三種以上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定期篩查,有一種或兩種危險因素的患者應每3年篩查一次。臨床醫生提醒也應該檢查膽固醇、吸煙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對于有代謝風險的個人,我們建議每天進行體育鍛煉,如快步走,并減少久坐的時間。超重患者應被鼓勵在未來一年減掉5%的體重。”指南指出。
新指南有哪些變化?
相較2008年發布的舊版指南,新指南有以下調整:
● 側重于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視為一體,而不是代謝綜合征
● 更關注40到75歲的成年人
● 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為血糖的測量指標
● 建議每年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糖尿病篩查
● 將5%到7.5%定義為中度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10年風險,7.5%以上定義為高風險
● 由于缺乏有效證據和出血風險,因此不再推薦在這類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
● 根據最新數據更新飲食和運動建議
內分泌學會強調:“這一修訂版對代謝風險進行了全新的審視,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它優先考慮生活方式和行為干預,并討論新的醫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