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是如何直達病灶的?
原標題:干細胞是如何直達病灶的?
知道干細胞可以治療疾病的人心中可能都會又一個疑惑干細胞進入我們的人體后去哪了?他能到達我們人體需要治療的部位嗎?今天這篇文章就帶您解開心中的疑惑。
目前干細胞主要 通過兩種方式進入我們的人體,一種是靜脈回輸一種是局部靶向。無論那種方式干細胞都會準確到達人體病灶并開始工作,這主要是因為干細胞具有歸巢作用和記憶功能。
干細胞的歸巢作用
干細胞能夠用于治療的原理除了增殖以及定向分化能力外,起重要作用就是歸巢效應。干細胞可以自己找到自己的“家”,而這個家是適合她自己生存的地方,就像自帶導航系統一樣,永遠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歸巢”。內源或外源的干細胞可以在外周血中“溜達”一圈后,尋找到并進入微環境適宜的“niche(干細胞巢)”中并定居其中,安居樂除了造血干細胞之外,干細胞的歸巢性主要是指的間充質干細胞MSCs。2009年,Krap等建議將“間充質干細胞歸巢”定義為:MSCs在目標組織的脈管系統里被捕獲,隨后跨越血管內皮細胞遷移至目標組織的過程。大量研究發現,當機體缺血、缺氧、損傷時,機體內或者外源性MSCs具有向損傷部位優勢分布的特質。
干細胞具有記憶功能
經研究發現,干細胞具有記憶功能,它可以記住曾經發生的損傷,并儲存創傷和炎癥的記憶。干細胞常常與免疫系統合作利用這些記憶來改善組織對后來的損傷和致病性攻擊的反應,從而促進新的傷口的愈合。傷口或其他有害的觸發炎癥的經歷會給駐留在皮膚中的上皮干細胞帶來持久的記憶,讓它們更快地愈合隨后發生的皮膚損傷。這些補充皮膚外層的上皮干細胞從炎癥中獲得線索。
初始的炎癥讓這些干細胞變得敏感:當它們再次感知炎癥來臨時,它們更快地作出反應。干細胞的記憶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對短暫刺激能夠維持較長時間的反應;對同一因素的二次刺激具有更加強烈的反應;對不同的刺激具有不同的反應。干細胞在同一因素的二次刺激下會產生更強烈的反應。
紐約大學的免疫學家蘇魯蒂·奈克研究了有關皮膚及其他組織干細胞記憶損傷和炎癥的關系。2017年發表在《自然》論文中所描述:如果小鼠身上的皮膚斑塊發炎并愈合,那么那個部位的傷口愈合速度將是原來的2.5倍,這種效果可能長達6個月。在實驗中保留在干細胞中的記憶大有益處,因為它調節細胞使其在傷口愈合和再生方面更強大。
干細胞具有類似免疫細胞的短期記憶功能,表現在對短暫刺激維持較長時間的反應。干細胞記憶功能特點,可以用不同的因素處理,強化其治療特異性組織損傷或疾病的活性。
干細胞靠著這兩大特性可以直達病灶和疾病展開搏斗,但目前干細胞所治療的病種還是有限的,還需要我們的醫學工作者為干細胞開發出更多的功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