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管干細胞被送上太空!國際空間站開始在低重力環境下培植人體器官
本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旗下的CRS-20補給飛船運載著一批重達4300磅的物資抵達國際空間站(ISS),在這批物資中出現了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其中包括250支裝有成人干細胞的試管。
發送這批干細胞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在低重力條件下人體組織的生成過程,并培植人體器官。
這些干細胞將在ISS的“微型實驗室”中待上一個月,最終它們可能會長成骨骼,軟骨和其他器官。據悉,該“微型實驗室”由一個封閉的無菌系統組成,在該系統中,干細胞可以在恒定溫度下增殖和分化。
與地球上生長的“單層”平面組織相比,國際空間站缺乏重力會促使3D組織的生長。由此生長得器官可以被送回地球進行人體移植,此外還可以替代動物器官進行醫療試驗或科研測試。
除250管干細胞外,CRS-20補給飛船還運載了一批心肌干細胞,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太空組織芯片”(Tissue Chips in Space)項目將在ISS舉行,以觀察低重力環境如何影響心肌。
心肌(cardiacmuscle)由心肌細胞構成的一種肌肉組織。心肌細胞與骨骼肌的結構基本相似,也有橫紋。
這項實驗使用的是小型設備,能自動感知和測量心臟組織的收縮,并將這些更新發送到地球。
美國科學家曾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稱,太空飛行會改變人類的心臟細胞,但回到地球后,大部分心臟細胞會恢復正常。因此,了解在低重力環境下,心肌將受怎樣的影響對于太空旅行具有積極意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