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知多少回輸選第幾代多久見效自體還是異...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無限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子代細胞,被稱為“萬能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通過細胞替代、自動歸巢與旁分泌作用,可以發揮修復組織器官、免疫調節、造血支持與抗炎等功能。因此,干細胞在疾病治療與健康保健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價值。
然而,在經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后發現,許多人對于干細胞的安全有效性表示認可與支持,但是對于干細胞選擇與實際應用,卻還是一知半解,認知盲區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
①干細胞多久見效?療效可以持續多長時間?
②臨床應用的干細胞種類繁多,選擇第幾代更為合適?
③干細胞是自體好還是異體好?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上述3個問題,增強干細胞基礎認知的科普。全文2333字,可能需要6分鐘左右讀完。
干細胞多久見效?療效持續多長時間?這兩個問題被問到的頻率是最高的,但也是最難回答的。例如感冒,無論吃藥還是不吃藥,在完全治愈之前,我們都無法預測這場感冒會持續多久。
原因在于,各個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細胞所能起到的效果以及持續性。如下:
(1)每個人的應用情況不同。有些是亞健康( 癥狀不一樣 ),有些是疾病( 病種不一樣 ),其中又涉及到性別、年齡、地域、遺傳、單病種和多病種、疾病進展狀況等多種因素,造成個體之間的差異千差萬別。
(2)輸注方式不同,動脈、靜脈、局部注射以及是否聯合其它療法等。
(3)生活方式與作息習慣,會對進入體內細胞的生存率和活性產生影響。
(4)使用的細胞類型、細胞數量、間隔周期等因素,也會導致最終結果不同。


目前比較普遍的規律是,幾分鐘到3天會有比較明顯的注射反應,之后的兩周內會細胞發生遷移產生生物反應,未來6-12周會逐漸產生療效反應,持續時間一年到幾年不等。
注射反應:
①只要有外源性物質的輸入都會引起我們相應的反應;
②極低概率的敏感體質的人對細胞產生的反應;
③細胞本身產生的分泌物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反應。
生物反應:
是指細胞在在各個器官遷移,在不同的微環境中釋放出不同細胞因子或者分化為相應類型的功能細胞,相應的產生的微環境的變化給身體帶來的感覺。
療效反應:
是指細胞已經適應體內環境并在功能層面開始運作,對我們的身體進行修復或者抑制某些不好的反應,我們在主觀感受和生理指標上能夠實實在在得到的反饋。
干細胞回輸選第幾代?干細胞也有年輕和衰老之分,細胞代數也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理論上講,細胞代數越靠前,干細胞的干性也越強。但是干細胞在體外培養的過程中,干細胞有從組織微環境到體外培養環境的一個調整和適應過程,一部分不適應的細胞會被淘汰,所以在前兩三代,干細胞基因組有著不穩定的因素,可能不宜臨床應用。有研究顯示,通過核型分析發現,在前三代細胞中,干細胞存在異常核型的比例偏高。
就間充質干細胞(MSCs)而言,臨床應用的最佳代數應該在4~8代。


研究顯示, 雖然高代次培養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染色體組型依然保持穩定,但至第8代時其端粒酶活性會有所下降。通過檢測人端粒酶逆轉錄酶活性亞單位基因的表達顯示,第5、10和20代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端粒酶活性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且不同代次細胞呈現相似的生長增殖曲線, 表明它們的細胞增殖活力也無差異性。
鑒于過度的傳代培養會導致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出現老化征象, 建議用于臨床應用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培養最好不超過第10代。


自體有自體的好處:
(1)不涉及倫理問題:自取自用。
(2)外源基因的風險較低。
(3)排斥反應小。
但是缺點在于,自體干細胞取材需要經過繁瑣的過程,培育難度高。并且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干細胞數量減少,細胞分化的能力降低,從而細胞質量與數量有限。
自體、異體都是要在體外培養的,雖說實驗室培養盡可能的模擬人體環境,但始終還是有有差異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體和異體接受了同樣的教育,都已經不完全是它們最初的模樣。
因此,在保證同樣細胞質量的前提下,異體干細胞突顯出了優勢。
異體有異體的優勢:
(1)細胞活性高,數量大,起效快。
(2)取材來源方便,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3)培養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
(4)間充質干細胞不存在免疫排斥特性。
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多能干細胞,具有干細胞的所有共性,在臨床應用也最多。目前臨床中采用的間充質干細胞,主要來源于骨髓、臍帶血、脂肪等。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以下特性:
①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
②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通過細胞間相互作用及產生細胞因子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應,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③具有來源方便,易于分離、培養、擴增和純化,多次傳代擴增后仍具有干細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近期文章研究資訊解讀:免疫細胞和干細胞療法適用于新冠嗎??
干細胞真的能讓我們保持年輕嗎?麥當娜可以告訴你
霍金:干細胞是人體內的“超能力細胞”!未來, 干細胞可攻克一切疾病, 望來者勇敢開拓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