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糖尿病降低抗癌副作用
原標題:干細胞治療糖尿病 降低抗癌副作用
IPS治療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統破壞了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細胞,患者依賴胰島素治療,但長期胰島素治療仍然不能避免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并且胰島素用量過高會導致低血糖發作,嚴重者可以威脅患者生命。
雖然胰島移植可以有效治療1型糖尿病,顯著降低糖尿病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但適合胰島移植的胰腺供體嚴重短缺,限制了胰島移植臨床廣泛應用。
由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解決了高效誘導人多能干細胞(IPS)分化成為功能成熟的胰島細胞的難題,有望在將來成為治愈1型糖尿病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研究團隊利用臨床前期靈長類糖尿病動物模型,系統性評價了IPS來源的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進一步規范化實施IPS來源的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臨床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IPS是具有多項分化潛能的干細胞,可以在體外通過誘導分化成為功能成熟的胰島細胞,但分化效率低下一直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瓶頸。
研究團隊大幅度優化了IPS向胰島細胞的分化方案,重點解決了如何高效率地誘導從胰腺前體細胞向胰島內分泌細胞命運特化的技術難題,從而使體外大規模制備功能成熟的胰島細胞成為可能。
研究團隊通過臨床前期靈長類糖尿病模型,將人IPS來源的胰島移植給糖尿病恒河猴,受體猴血糖控制水平較移植前得到明顯改善,糖化血紅蛋白顯著下降,并且病理學檢測結果顯示移植的胰島細胞存活并保持良好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研究團隊在靈長類動物實驗周期內,未發現移植細胞發生致瘤現象,初步驗證了人IPS來源的胰島移植治療方案的安全性。
MSCs減少免疫療法副作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被廣泛用于治療多種類型癌癥,然而,其所引發的一種嚴重副作用就是1型糖尿病。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干細胞療法或能保護機體抵御諸如上述嚴重副作用的發生。
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會導致免疫系統T細胞表面上的PD-1受體結合力的增加,從而就會抑制T細胞的激活,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性使用或許就會逆轉這些效應,從而就能幫助恢復免疫系統的監督和腫瘤細胞的殺滅效應,然而,這些抗癌藥物或許會伴隨自身免疫性副作用的發生,包括1型糖尿病的發生等。1型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間充質干細胞療法(MSC therapy)是一種最常用的細胞療法,MSCs能分泌因子從而促進組織的再生、抗纖維化活性以及宿主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等。
抑制PD-1/PD-L1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許會引發機體免疫系統發生多種改變,最明顯的是會導致胰腺中朗格漢斯島中免疫細胞(尤其是巨噬細胞)的大量積累,從而干擾胰島素的產生。研究者發現,MSCs能有效預防免疫細胞的涌入,從而就能避免對胰腺細胞所產生的有害影響,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MSCs所分泌的因子(比如外泌體等)能保護胰腺細胞抵御免疫系統的攻擊。
MSC的移植療法或能有效預防與免疫檢查點癌癥療法相關的糖尿病的發生,因此其或許有望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細胞療法從而幫助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