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細胞干細胞治療有什么用
近年來干細胞研究在全球各國遍地開花,關于干細胞儲存、干細胞移植等話題熱度越來越高。
但不少人對此仍比較陌生,今天小南就帶大家走進干細胞的世界。
干細胞是一種可以自我更新和再生的多功能細胞,通俗來講,干細胞就像是生命的種子。
我們人體一共由200多種細胞構成,比如神經細胞、皮膚細胞、紅細胞等等,而干細胞就是這些細胞的源泉,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具有修復各種組織功能和再生器官的能力,也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
按照發育階段分類,干細胞可分為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體干細胞(Adult Stem Cell)。
成年人體內,比如骨髓、血液、大腦、胰腺、骨骼肌、牙髓等處均有干細胞存在,其中最豐富的是骨髓和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
但新生兒體內的干細胞數量要比成年人多的多,且胚胎干細胞具有“全能性”,在干細胞的分化、發育潛能是最高的。


目前,我國共有74個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完成備案,其研究疾病涉及人體各大系統。對比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干細胞治療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人體的器官、組織、系統之所以出現退行性病變甚至出現障礙,是因為生命構成與運轉的最基本單位——細胞過度凋亡和衰老,我們人體所有的病癥都是細胞障礙所引起的。
比如肝細胞感染了病毒,不正常了,那么肝臟就會生病;如果肺細胞感染了細菌,不正常了,那么肺就會生病,出現肺炎、氣管炎等。
干細胞具有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生物特性,干細胞治療的原理便是通過干細胞移植,替代、修復患者損失的細胞,恢復細胞組織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標。
國際上對骨傷疾病、皮膚損傷、糖尿病、卵巢早衰、心血管疾病,甚至一些重要的機能退行性疾病,比如帕金森、老年癡呆、老齡化導致的肌肉萎縮等上百種疾病,都在嘗試用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2017年8月,64歲的脊髓損傷、下肢癱瘓患者陳雙喜,經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年后在醫院骨科病房里奇跡般地從輪椅上站起來,并在支具輔助下緩慢邁開腳步。當時,廣州日報以《坐輪椅14年 奇跡站起來》為題報道了此案例,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2018年6月,因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而昏迷近三個月的陳女士在醫院南院區神經科接受每周1次共計4次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逐漸清醒,能簡單發音和應答,僵硬的雙上肢能按照指令完成一些動作,完全癱瘓的雙下肢也開始有活動的跡象。復查磁共振(MR)檢查顯示,腦和脊髓的病灶已明顯縮小。這則案例以《干細胞治療“喚醒”昏迷媽媽》為題報道在廣州日報上。
干細胞治療燒傷2017年,《自然》雜志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已經利用干細胞成功地再生了整個人類表皮,并且讓一名患有罕見病的7歲男孩獲得了新皮膚,得以重返校園。
科學家們在男孩的腹股溝取出一塊比美國郵票大點的皮膚,通過基因技術將不攜帶疾病的基因整合到表皮角質細胞中,再進行培養,得到了最終移植所用的表皮。他們發現,移植表皮上的大部分細胞在移植一個月后就消失了,只有表皮干細胞形成集群,并生成新皮膚。


大量的治療案例顯示,利用干細胞治療糖尿病不僅不會產生并發癥和副作用,而且還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甚至可使患者擺脫終身打針服藥。
干細胞具有組織修復功能,將提取的干細胞進行體外分離、純化、擴增后,回輸到糖尿病患者體內,干細胞就會像種子一樣在胰腺組織微環境的誘導下分化增殖為胰島細胞,替代受損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促進受損胰島組織細胞的再生、修復,從而起到從根本上治療糖尿病的作用。
除以上應用外,干細胞移植的臨床應用研究還有更多成功案例,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趁著年輕時,將自身的優質健康的細胞存儲起來。
儲存干細胞即意味著給生命做備份,建立起全家的“健康銀行”,等到年老疾病時回輸,重構青春與健康。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干細胞必將引發一場醫療變革。各位要是有更多關于干細胞存儲、干細胞移植及治療等問題可以關注小南,小南將為大家帶來更多干細胞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