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發現胃癌干細胞,在癌癥的發展和轉移中起著關鍵作用
最近,從日本金澤大學傳來了世界性的消息,金澤大學在醫療領域持續有重大發現。
金澤大學癌癥進展控制研究所宣布,新發現了在胃癌的發生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的“胃癌干細胞”。
屏幕上的綠色發光區域是新發現的胃癌干細胞。 這一發現是由金澤大學癌癥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尼克-帕克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做出的。
什么是 "胃癌干細胞"? 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村上助理教授解釋說。
“普通的癌細胞一旦被藥物殺死,(用手術)切除,就完了,但是只有癌細胞,如果只剩下一點,就會再次制造出癌細胞。 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癌癥的母體’。”
這些細胞可以無限期地自我繁殖,被認為是癌癥復發和轉移的原因。 它們可以無限期地自我繁殖,并被認為是癌癥復發和轉移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全世界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它們。 這一發現的一個主要貢獻者是...
村上助理教授:“這就是我們創造的 "C-18AKT小鼠"。 它是一種僅在胃部發生高等級胃癌的老鼠。”
這是一只用基因操作開發的老鼠。 現在可以再現與人類發展的胃癌相同的狀態了。 使用這只老鼠進行研究的結果是,在去除某種癌細胞的同時投用抗癌劑,癌細胞戲劇性地縮小,也防止了轉移。換句話說,被切除的癌細胞原來是胃癌干細胞,是胃癌的母體。
"這是我們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胃癌干細胞,我們覺得這項研究將對未來胃癌的治療產生巨大影響。
在日本,每年有380,000人死于癌癥,其中超過10%,即43,000人死于胃癌。
而如果癌癥已經擴散,五年的存活率不到10%。 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們熱切地期待著新的治療藥物的開發。
村上助理教授:我們希望盡快分析胃癌干細胞的特性并開發針對它們的藥物。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做到這一點。
關注我們 私信獲取更多再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