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傷身?中藥沒有副作用?當然不是!中藥的副作用到底從哪來?
原標題:西藥傷身?中藥沒有副作用?當然不是!中藥的副作用到底從哪來?
#健康科普大賽#
在門診上我經常聽到心臟病支架術后的患者問這種問題,“張醫生,我聽說西藥傷身,某某中藥沒有副作用,而且效果也不錯。我能不能吃點中藥,把西藥先停一停?”
“一定不能!”
雖然回答間斷粗暴,但是必須要給大家提個醒:中藥不能隨便吃,更不是沒有副作用!
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區”,常常認為中藥是沒有毒副作用的,甚至可以達到“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效果;反而各種西藥副作用太多,稍有不慎就會傷肝傷腎,對西藥避之不及。
這種觀念不但是錯的,甚至還會“貽誤終身”。
中藥真的有副作用嗎?
中醫理論中并沒有毒副作用的說法,而是叫做“偏性”。俗語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我們的祖先已經非常理性的看待“中藥”的毒副作用了。在享受中藥帶來療效的同時,也清楚地指出它們的毒副作用和適應癥。而這些在各種古代典籍中都有相關的記載,比如古書《淮南子·修務訓》里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這說明古人在最初應用中藥之時,就已經認識到很多中藥是有毒性的。而《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薜小妹新編懷古詩,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中,這虎狼之藥更是傷害極大,不能亂用。
中藥的副作用來源何處呢?
經臨床用藥證實,中藥的毒副作用主要來源于它的固有毒性、炮制方法不當、服用過量、中藥品種的混亂、配伍不當以及患者的體質因素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
有些中藥其常用治療窗較小,像巴豆、烏頭,如果用之不當或超過治療量,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輕者有害健康,嚴重的會危及生命。古代中醫藥典籍《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六》中記載,“凡藥物之有毒及大毒者,皆能變亂,于人為害,亦能殺人。”
中藥的副作用如何被人知曉的呢?
中藥的毒副作用,多數來源于臨床實踐,但是,這些毒副作用的發現,很大程度上受到觀察者的影響,可能一些局部甚至內部的病變,單純依靠外在表現很難發現。因而會被忽視。從而被一些人夸大為“沒有任何毒副作用”。
與之相對應,西藥的毒副作用來源何處呢?
西藥的發展以提純及合成技術的發展為基礎。某些新藥在上市之前,會經歷嚴格的細胞實驗、動物實驗甚至志愿者實驗。因而,各種宏觀和微觀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應,可以得到較為清楚的觀察和記錄。所以,每當打開藥物說明書,便是詳細到不能再詳細的“禁忌癥”、“不良反應”等等。
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惡意指責“中藥”或是“西藥”。它們都是醫學發展歷的瑰寶。正如同外國興起的中醫熱一般,我們中國也在利用現代醫學的方法,完善自己的中醫理論。
談論“中藥”的副作用并不是抹黑中華傳統文化,卻恰恰說明了我們對傳統醫藥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科學的階段,而這才是廣大患者的幸事。
#我的冬日門診#
@人民好醫生
@心血管健康聯盟平臺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