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干細胞治療肝硬化最新研究進展

肝臟是一個無痛感的器官,在代償期診斷困難。隨著并發癥開始出現并進入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急劇下降,平均生存期從10—12年降至2—4年。
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MSCs)作為一種具有橫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細胞,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適宜的培養條件下,可以分化成肝細胞樣細胞,并可表達多種肝細胞特異性標記,使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時,突顯出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干細胞治療為晚期肝硬化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
傳統治療肝硬化方法效果欠佳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我國是全球范圍內肝硬化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多見于20-50歲的男性,以肝炎后肝硬化為主,少部分酒精性肝硬化及血吸蟲性肝硬化。
臨床表現為肝細胞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再生結節形成等,最終使肝臟逐漸變形、變硬。晚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繼發感染、腹水、癌變等并發癥。由于肝臟供體嚴重短缺,手術費用高,手術風險大,有潛在的嚴重并發癥,且術后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
因此,肝移植是提高晚期肝病患者生存的關鍵。所以,全世界的肝病專家一直在尋找新的、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晚期肝硬化患者尋找全新有效、創傷及經濟負擔相對較小的治療辦法。
干細胞移植為肝硬化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間充質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干細胞。許多研究證實,間充質干細胞可分化為多種細胞,比如可誘導分化成肝細胞、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骨骼肌細胞等。已在許多組織中,如骨髓、臍帶、脂肪等分離得到間充質干細胞。
目前,已有一些關于移植骨髓干細胞或間充質干細胞作為治療作用的具體機制的初步認識,其機制可能包括:
1.直接分化:受肝臟損傷微環境影響,定植、增殖,并分化為肝細胞而發揮作用。
2.旁分泌:在肝臟損傷環境中,干細胞可分泌水平不同的細胞因子相互作用,不但表現出抗炎癥作用,而且激活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
3.細胞融合:干細胞可直接與肝細胞融合,從而啟動細胞增殖過程。
4.干細胞通過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可直接降解過量沉積在肝臟的細胞外基質,減輕肝纖維化。
5.干細胞不僅可以分化成肝細胞,還具有機體免疫調節作用,減輕肝臟的炎癥反應和損傷。
研究證實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效果顯著
2021年,219名患者被納入研究,其中108人接受干細胞治療,111人作為對照,隨訪期為75個月。提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減輕肝素氨基轉移,顯著改善肝功能,且整體生存率高于對照組。該研究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硬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新證據。
結論:間充質干細胞來源豐富,易獲取,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的潛力,且免疫原性低,不易引起嚴重免疫反應。將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到受損肝臟,通過分泌可溶相關細胞因子、高表達金屬蛋白酶、降解過多的細胞外基質、直接分化、旁分泌、細胞融合等一系列復雜機制抑制肝纖維化的發展,促進肝硬化的逆轉,因此,間充質干細胞在晚期肝硬化疾病市場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