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糖尿病腎病腎衰還能治好嗎?如何早發現微白蛋白?能吃水果嗎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長期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發現腎臟受損時,已經到了糖尿病腎病的晚期,不得不進行透析治療。
有專家表示,早期糖尿病腎病可以逆轉為正常,可以避免尿毒癥的發生。而反映早期糖尿病腎病最靈敏的指標是:微量白蛋白尿,即尿中有超過正常數量的白蛋白漏出。
早期發現微量白蛋白尿,尤其是在間歇性微量白蛋白尿階段,經過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部分患者的蛋白尿可以恢復正常。但是,如果一旦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病情進展到臨床糖尿病腎病的階段,很難完全逆轉。
女子糖尿病腎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指標控制良好
病例:患者xxx,女,60歲,有高血壓25年病史,最高血壓 190/110mmHg,有糖尿病20年病史。2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明顯口渴、多飲、多尿,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血糖顯著增高,確診為“2型糖尿病”。近年來,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5.0mmol/L左右。近4年一直口服降壓藥治療,但很少監測血壓。
患者4年前因泡沫尿,雙下肢肌肉針刺樣疼痛,雙眼視物模糊,在某醫院就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IV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I期(雙眼)。給予藥物對癥治療后,泡沫尿明顯減少,雙下肢疼痛緩解,出院后未再復查,中間停藥。近1個月出現雙下肢水腫,周身乏力,雙眼視物模糊,到某醫院就醫。
入院檢查。血壓160/110mmHg,雙眼瞼水腫,律不齊,早搏,雙下肢中度水腫,輔助檢查示:空腹血糖10.9mmol/L,尿蛋白(++),尿微量蛋白371.8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595.42mg/g,24小時蛋白定量 887.7mg/24小時,血肌酐67.6umol/L,GFR為81.92ml/(min*1.73m2), CKD分期為:糖尿病腎臟病(G2A3期)。
專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是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血糖;二是口服降壓藥控制血壓;三是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聯合中醫中草藥口服、中草藥結腸透析改善微循環,利尿消腫,減少蛋白尿;四是制定腎病飲食,個體化運動方案。
中西醫結合個體化治療。復查空腹血糖 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 10.0mmol/L以下;血壓 130/80mmHg左右;復查,尿蛋白(++),尿微量蛋白217.3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240.95mg/g。
專家表示,糖尿病腎病患者合并高血壓,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較好。其中生活方式的改變應該早于并且貫穿于整個高血壓治療過程中,包括低鹽飲食(<3g/d)、適量運動、減重、限制煙酒攝入、保持情緒穩定。糖尿病腎病出現明顯蛋白尿伴浮腫的情況下,需適當限制水分攝入,以防浮腫加重。透析患者高血壓,需首先控制水分、加強透析,調整降壓治療。
糖尿病發展成為糖尿病腎病,是一個病情加重的過程。而糖尿病患者一旦腎臟受損害,就會出現持續性蛋白尿,腎臟病變常常不可逆。從微量白蛋白尿開始,經過10-20年,可致終末期腎衰。如果早期不予治療或治療不佳,很可能在短時間內進入終末期腎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在微量白蛋白尿階段就開始干預,完全可以逆轉糖尿病腎病。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發生腎臟損傷?關鍵在微量白蛋白尿
專家稱,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腎小球疾病和損傷的一個非常靈敏的指標,可以預測糖尿病腎病的發生。通過測定24小時尿白蛋白總量或者更為方便的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來確定是否有微量白蛋白尿。即排出的尿中,每克肌酐帶出多少毫克的尿白蛋白。
在3-6月中,重復檢查3次中有兩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毫克/克,排除感染、劇烈運動等其他因素,可以診斷為微量白蛋白尿。檢查方法:可以留取隨機尿檢查,以清晨首次尿為最佳。因為微量白蛋白在白天的尿中變動較大,如運動量增加可以產生白蛋白尿,夜間尿中變動較小。如果檢查結果正常,以后每年檢查一次就可以。如果檢查結果異常,遵醫囑進行復查。
因為腎臟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尿液,身體內所有的血液都會經過腎臟,通過腎臟的小血管進入腎小球。腎小球是血液的過濾器,把血液中不需要的多余的水分和代謝廢物過濾出去,形成初步的尿液;對身體有用的物質,如白蛋白就會留下來,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入血。
正常腎小球基底膜具有3-4納米的微孔,并帶有一層負電荷,即具有孔徑屏障和電荷屏障,使血漿中帶負電荷的中的高等分子及大分子蛋白質不易通過。白蛋白是血漿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平均44g/L,半徑約為3.6nm,不易通過腎小球基底膜的孔徑屏障。白蛋白帶有大量負電荷,根據同極相斥的原理,白蛋白不易通過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屏障。
正常情況下,每天原尿中14克的白蛋白不易通過腎小球濾過,在腎小管幾乎被全部重吸收,每天排出僅10-30毫克。如果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原尿中露出的白蛋白超過14克,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會出現白蛋白的漏出,形成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嗎?
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分高的食物,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果糖、葡萄糖等等,如果食用不當,可影響血糖的控制。但是,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好處,如果完全不吃,也會不利于健康。專家表示,在這4種情況下可以吃水果:
1、血糖控制較好。一般空腹血糖在7.8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并且血糖比較穩定,沒有高血糖、低血糖等情況的,可以適當食用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以用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代替水果食用。
2、吃水果的時間合適。水果糖分較高,一般不推薦在正餐前后食用,可作為加餐食用。比如可以選擇在兩餐中間或是睡前一小時食用,既可以享受吃水果的好處,還可以避免給胰腺造成負擔。
3、控制水果的量。糖尿病患者吃水果一定要控制好量,每天攝入的水果最好不要超過200克。如果當天有吃水果,應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控制好每天攝入的總熱量。
4、選擇水果的種類。不同的水果其含糖量不同,升糖指數也不同。升糖指數比較低的水果有櫻桃、柚子、草莓、蘋果、橙子等,這類水果可以適量食用,而升糖指數比較高的水果,如龍眼、荔枝、香蕉、柿子等要少吃或不吃。
(東方紅星,文/李烈,醫師/黃雯;約2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