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題庫選擇題
CELL BIOLOGY
正在跳轉?qm..com/cgi-bin/qm/qr?k=TLvkxDnUHhVkXDjaYWiotSK8aF_Rq-8Z&authKey=0cLqn5/BqjuhGiCLX4IIqseLteWQSQlDnpHNpDsVdDA5Y42qTUUh91cApe6njnBo&noverify=0第一章 緒論
1.選擇題
1.1A型題(單項選擇題)
1.利用現代技術和手段從分子、亞細胞和整體水平等不同層次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及其基本規律的科學稱:
A.細胞遺傳學 B.細胞生物學C.細胞病理學D.細胞生理學E.細胞形態學
2.細胞學說的創始人是
A.R.HookB.Schleiden and SchwannC. R.Brown D.W.FlemmingE.C.Darwin
3.最早發現細胞并將其命名為”cell”的學者是
A.R.HookB.A.Leeuwenhook C.R.Brown D.W.FlemmingE.C.Darwin
4.最早觀察到活細胞的學者是
A.R.HookB.A.Leeuwenhook C.R.Brown D.W.FlemmingE.C.Darwin
5.在1858年首先提出”細胞來自細胞”這一著名論斷的學者是
A.R.HookB.A.Leeuwenhook C.Virchow D.W.FlemmingE.C.Darwin
6.在1933年設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投射式)的學者是
A.德國的魯斯卡(Ruska)B.英國的馬丁(Martin)C.比利時的馬頓(Marton)
D.德國的赫爾穆特(Helmut)E.德國的德里斯特(Driest)
7.在1944年首次證實 DNA分子為細胞的遺傳物質的學者是
A.沃森B.克里克C.埃弗里(Avery)D.福爾根(Feulgen) E.摩爾根
8.在1975年有人將小鼠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獲得能分泌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這種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的發明者是
A.柯勒(Kohler)B.奧林斯(Olins)C.羅伯遜(Roberson)
D.桑格(Sanger)E.尼倫伯格(Nirenberg)
1.2X型題(多項選擇題)
1.現代的細胞生物學在哪些層次上來研究細胞的生命活動
A.分子水平 B.亞細胞水平 C.細胞整體水平D.組織水平
2.活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有
A.生長發育 B.分裂增殖C.遺傳變異 D.衰老與死亡
3.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的是:
A.進化論 B.細胞學說 C.能量守恒定律D.重演率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知識概要
1. 選擇題
A型題
1.由非細胞原始生命進化為細胞生物的轉變中,首先出現的是
A.細胞核B.細胞膜C.細胞器D.核膜E.內質網
2.在原核細胞中
A.只有DNA,沒有RNA B.只有RNA,沒有DNAC.只有DNA,沒有蛋白質 D.只有RNA,沒有蛋白質E.既有DNA,也有RNA
3.細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項屬于生物大分子
A.無機鹽B.游離水C.過氧化氫酶D.膽固酵E.葡萄糖
4.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與功能的單位是
A.細胞膜B.細胞核C.細胞器D.細胞E.核糖體
5.構成蛋白質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單位是
A.核苷酸B.脂肪酸C.氨基酸D.磷酸E.乳酸
6.關于 DNA分子,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帶有遺傳信息B.具有雙螺旋的空間結構
C.由兩條同方向的單核苷酸鏈互補結合而成
D.在DNA分子上分布有眾多的基因E.所含堿基位于螺旋結構的中央區域
7.關于RNA,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分為mRNA、tRNA和 rRNA三種 B.均分布于細胞質或細胞器中
C.是由DNA指導合成的多核苷酸鏈 D.與蛋白質的合成直接相關
E.一般為線形
8.關于mRNA,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攜帶有相應基因的遺傳信息B.是DNA轉錄的產物C.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
D.可直接指導蛋白質合成E.不同基因的mRNA分子量懸殊較大
9.關于tRNA,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能轉運活化的氨基酸到核糖體上B. 空間結構呈三葉草形
C.分布在細胞質中和核糖體上D.分子上具有與mRNA上密碼子對應的反密碼子
E.每種tRNA往往能轉運多種氨基酸
10.關于rRNA,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只分布在核糖體中B.是構成核糖體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由 A、U、G、C構成的生物分子D.占細胞中全部 RNA的80%以上
E.基本為線形分子
11.在人體及動物體內呈游離狀態的細胞一般呈
A.梭形B.扁平狀C.柱狀D.星芒狀E.球形
12.下列哪一類細胞一般呈梭形
A.神經細胞B.肌細胞C.血細胞D.上皮細胞E.精細胞
13.目前所知的最小細胞是
A.球菌B.桿菌C.衣原體D.支原體E.立克次體
14.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都具有的一種細胞器是
A.細胞骨架B.線粒體C.高爾基體D.中心體E.核糖體
15.關于原核細胞的特征,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無真正的細胞核B.其DNA分子常與組蛋白結合C.以無絲分裂方式增殖
D.內膜系統簡單E.體積較小(1~10μm)
16.下列哪項不是原核細胞
A.大腸桿菌B.肺炎環菌C.支原體D.真菌E.藍藻
17.關于細菌,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為典型的原核細胞B.細胞壁的成分為蛋白多糖類C.僅有一條DNA分子
D.具有80S核糖體E.有些用鞭毛作為運動器
18.細菌這樣的原核細胞所具有的中間體與真核細胞的下列哪種細胞器功能相似
A.高爾基體B.中心體C.線粒體D.溶酶體E.內質網
19.關于真核細胞,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有真正的細胞核B.有多條DNA分子并與組蛋白構成染色質
C.基因表達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同時進行D.體積較大(10~100μm)
E.膜性細胞器發達
20.下列哪種細胞器為非膜相結構
A.核糖體B.內質網C.線粒體D.溶酶體E.高爾基體
21.下列哪種細胞器為膜相結構
A.中心體B.紡錘體C.染色體D.核糖體E.線粒體
22.關于膜相結構(膜性結構),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為細胞中以生物膜為基礎形成的所有細胞器
B.只有真核細胞才具有發達完善的膜相結構
C.除質膜外,細胞內所有膜性細胞器都屬膜相結構
D.膜相結構的膜都具有類似的”單位膜”構造
E.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都屬典型的膜相結構
23.關于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為多條DNA分子B.均分布在細胞核中
C.其DNA分子常與組蛋白結合形成染色質
D.在細胞生命活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形態E.載有種類繁多的基因
24.關于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常為一條線形的DNA分子B.分布在核區C.其DNA裸露不與組蛋白結合
D.其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E.控制細胞的代謝、生長和繁殖
25.關于支原體,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為最小的細胞B.為能獨立生活的最小生命單位
C.為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單細胞生物D.其環形雙鏈DNA常分布在核區
E.可引起尿道炎等多種疾病
26.在普通光鏡下可以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是
A.核孔B.核仁C.溶酶體D.核糖體E.微絲
27.神經細胞經甲苯胺藍染色后在其胞質中顯現出的深藍色塊狀物——尼氏體(Nissl body)實際上是哪種細胞器‘
A.線粒體B.高爾基體C.溶酶體D.粗面內質網E.滑面內質網
28.下列哪些屬于真核細胞的膜相結構
A.線粒體B.核糖體C.染色體D.溶酶體
29.下列哪些屬于真核細胞的非膜相結構
A.核糖體 B.染色體 C.微管 D.核仁
30.下列哪些物質屬于生物小分子
A.膽固醇B.胰蛋白酶 C.葡萄糖 D.脫氧核糖
31.蛋白質分子在細胞中的主要功能有
A.結構成分 B.收縮運動 C.物質運輸 D.代謝調節
32.與動物細胞相比,細菌所特有的結構有
A.中間體 B.細胞壁 C.擬核D.核糖體
33.下列哪些結構為細胞的非膜相結構
A.微管B.微絲C.中心體 D.核糖體
34.下列哪些是酶分子的特征
A.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 B.具有高度專一性 C.具有高度的催化效能
D.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35.核糖體可附著在下列哪些細胞結構上
A.核膜B.高爾基體C.內質網D.溶酶體
36.將細胞進行特殊染色和制片后,在光鏡下可觀察到下列哪些細胞器
A.線粒體B.核糖體C.高爾基體D.溶酶體
37.細胞骨架系統包含下列哪些細胞器
A.微管 B.微絲C.紡錘絲D.中等纖維
38.下列哪些結構在結構上和功能上有密切關系
A.線粒體B.核膜 C.內質網 D.高爾基體
39.人的血液中含有下列哪些細胞
A.紅細胞 B.粒細胞C.淋巴細胞D.單核細胞
40.下列哪些屬于真核細胞
A.肺炎球菌B.支原體C.巨噬細胞 D.漿細胞
第四章 細胞膜與細胞表面
4.1選擇題
A型題
1.液態鑲嵌模型最主要的特點是 D
A.膜中的脂質及蛋白質都能橫向運動B.膜中只有脂質能橫向運動
C.膜中只有蛋白質能橫向運動D.膜的流動性和其化學組成的高度不對稱性
E.連續的脂雙層構成生物膜的骨架
2.膜受體的化學本質主要是E
A.蛋白質 B.氨基酸 C.脂類D.核酸 E.糖蛋白
3.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主要是A
A.磷脂 B.腦磷脂C.脂肪 D.糖脂 E.膽固醇
4.細胞膜的主要化學成分是B
A.蛋白質和核酸B.蛋白質和脂類 C.蛋白質和脂肪 D.蛋白質和糖類
E.脂類和核酸
5.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是A
A.細胞內容物和細胞環境間的屏障 B.細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細胞影響的門戶
C.離子進出細胞的通道D.受體的主要成分 E.抗原物質
6.下面關于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E
A.細胞膜的厚度約為8nm左右 B.細胞膜是具有特殊結構和功能的半透膜
C.細胞膜是細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細胞影響的門戶
D.細胞膜的結構是以膜脂雙分子層為基架,鑲嵌著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質
E.水溶性物質一般能自由通過細胞膜,而脂溶性物質則不能
7.腸上皮細胞由腸腔吸收葡萄糖,是屬于B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 D.入胞作用 E.吞噬
8.受體介導式入胞過程不包括C
A.某種配體為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所“辨認”形成配體-受體復合物
B.配體-受體復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
C.其他種類的配體-受體復合物相繼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
D.吞食泡的形成 E.吞食泡融入胞內體,實現受體與膜的再循環
9.在一般生理情況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鈉泵轉運可使D
A.2個Na+移出膜外 B.2個K+移入膜內
C.2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2個K+移入膜內
D.3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2個K+移入膜內
E.2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3個K+移入膜內
10.細胞膜內外正常的Na+和K+濃度差的形成和維持是由于D
A.膜在安靜時對K+通透性大 B.膜在興奮時對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擴散的結果D.膜上鈉鉀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11.以下關于鈉泵生理作用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C
A.鈉泵能逆著濃度差將進入細胞的Na+移出膜外
B.鈉泵可逆著濃度差使細胞外的K+轉入膜內
C.由于從細胞內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進入細胞內
D.鈉泵的活動造成細胞內高K+,使許多代謝反應得以進行
E.鈉泵的活動可造成膜兩側的離子勢能儲備
12.關于G蛋白的敘述錯誤的是D
A.G蛋白能結合GDP或GTP B.G蛋白由α、β、γ 3個亞基構成
C.激素-受體復合體能激活G蛋白
D.G蛋白的3 個亞基結合在一起時才有活性 E.G蛋白有GTP酶活性
13.1,4,5-三磷酸肌醇的作用是C
A.在細胞內供能B.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C.是多種肽類激素作用于膜受體后的第二信使
D.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 E.細胞膜的結構成分
14.關于第二信使甘油二脂(DG)的敘述正確的是C
A.由甘油三酯水解時生成B.由于分子小,可進入胞質起第二信使作用
C.由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而生成
D.可以提高蛋白激酶C對Ca2+的敏感性,從而激活蛋白激酶C
E.只參與腺體分泌、肌肉張力改變等早期反應的信息傳導過程
15.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D
A.紅細胞上受體的類型B.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C.血漿中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D.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E.血漿中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16.一般血型物質都是細胞膜上的D
A.糖原 B.脂蛋白C.蛋白質D.糖脂或糖蛋白 E.磷脂
17.以下關于人類ABO血型抗原的敘述, 錯誤的是哪項E
A.其化學成分是一種鞘糖脂,存在分泌物中的是糖蛋白
B.H物質是A抗原和B抗原的前體
C.IA基因合成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轉移酶
D.IB基因合成D-半乳糖苷轉移酶
E.B抗原比H抗原多了一個N-乙酰氨基半乳糖
18.以下關于細胞表面抗原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D
A.細胞表面抗原多為鑲嵌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
B.淋巴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等是抗原的受體
C.細胞免疫是細胞表面抗原與抗體相互識別并產生免疫應答的過程
D.HLA與器官移植有關,只存在于白細胞的細胞表面
E.T細胞表面有識別HLA抗原的受體
19.關于細胞粘著的方式和機制,下列哪項是錯誤的D
A.相鄰細胞表面同型粘著分子可互補結合
B.相鄰細胞表面異型粘著分子可互補結合
C.相鄰細胞表面分子通過細胞外基質的粘著成分介導互相粘著
D.神經細胞粘著分子(N-CAM),是一種依賴Ca2+的粘著分子
E.肝細胞粘著分子(L-CAM),是一種依賴Ca2+的粘著分子
20.細菌對人體的感染屬于C
A.同種同類細胞之間的識別 B.同種異類細胞之間的識別
C.異種異類細胞之間的識別 D.異種同類細胞之間的識別
E.同種異體異類細胞之間的識別
21.動物細胞被的糖基不包括D
A.唾液酸 B.N-乙酰氨基葡萄糖 C.N-乙酰氨基半乳糖 D.乳糖 E.巖藻糖
22.生物膜是指E
A.單位膜 B.蛋白質和脂質二維排列構成的液晶態膜
C.包圍在細胞外面的一層薄膜 D.細胞內各種膜的總稱E.細胞膜及內膜系統的總稱
23.生物膜的主要化學成分是D
A.蛋白質和核酸 B.蛋白質和糖類C.蛋白質和脂肪D.蛋白質和脂類
E.脂類和糖類
24.內膜系統的主要作用是A
A.區域化 B.合成酶 C.合成脂類D.運輸E.提供能量
25.脂類分子在水溶液中會自身形成團粒或片層狀雙層結構,起主要作用的是
A.共價鍵 B.氫鍵 C.離子鍵 D.疏水鍵 E.靜電引力
E26.細胞膜中蛋白質與脂類的結合主要通過
A.共價鍵 B.離子鍵 C.氫鍵 D.疏水鍵 E.非共價鍵
A27.細胞膜中的糖與脂或蛋白質的結合是通過
A.共價鍵 B. 離子鍵 C. 氫鍵 D. 疏水健 E. 非共價鍵
D28. 細胞膜上的三類主要脂質是
A. 脂肪、磷脂和膽固醇 B. 脂肪、磷脂和糖脂C. 脂肪、膽固醇和糖脂
D. 磷脂、膽固醇和糖脂 E. 以上都不是
D29.關于磷脂,不正確的描述是
A. 膜脂以磷脂為主 B. 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
C. 不同類的磷脂性質不同
D. 磷脂為兩性分子, 每一個分子都由疏水的極性頭和親水的脂肪酸鏈所組成
E. 磷脂分子的不同結構與膜的流動性有關
C30. 關于細胞膜上糖類的不正確的敘述是
A. 質膜中糖類的含量約占質膜重量的2%~10%
B. 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C.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側鏈從生物膜的胞質面伸出
D. 糖蛋白中的糖類部分對蛋白質及膜的性質影響很大
E. 與細胞免疫、細胞識別及細胞癌變有密切關系
D31. 單位膜模型的基本要點不包括
A. 連續的脂質雙分子層組成生物膜的主體
B. 磷脂的非極性端向膜內側,極性端向膜外側
C. 蛋白質以單層肽鏈的厚度覆蓋在脂雙層的兩側
D. 膜兩側的蛋白質不對稱
E. 外周蛋白質以β折疊的形式通過靜電作用與磷脂極性端結合
E32. 生物膜的液態鑲嵌模型的要點是
A. 雙層類脂中夾著一層蛋白質B. 兩層蛋白質中夾著一層類脂
C. 雙層脂質中鑲嵌著蛋白質 D. 蛋白質雙分子層中鑲嵌著類脂
E. 流動的球形蛋白質和雙層脂質交替排列的液態結構
D33. 關于膜蛋白不正確的描述是
A. 膜蛋白可分為周圍蛋白和鑲嵌蛋白
B. 周圍蛋白與膜脂的極性頭結合而不伸入脂雙層
C. 鑲嵌蛋白有的插入脂雙層,有的貫穿整個脂雙層
D. 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E. 膜蛋白分布的不對稱是絕對的
D34. 一般來說,生物膜兩層脂質分子的流動性是基本一致的。因為
A. 脂質分子結構相近 B. 脂質分子幾種運動方式相同
C. 脂質雙層組分的不對稱是相對的 D. 兩層脂質分子相互交錯
E. 脂質雙層處于同一環境中
A35. 在生理情況下,膽固醇對膜脂流動性的影響在于
A. 增加膜脂有序性,降低膜脂流動性 B. 擾亂膜脂有序性的出現
C. 阻止晶態的形成 D. 降低脂雙層的力學穩定性 E. 以上都不是
E36. 膜脂的運動方式中少見的類型是
A. 旋轉異構運動 B. 旋轉運動 C. 側向運動 D. 振蕩伸縮運動
E. 翻轉運動
C37. 紅細胞上葡萄糖載體運輸葡萄糖是通過
A. 載體蛋白在脂雙層中擴散 B. 載體蛋白在脂雙層中翻轉
C. 載體蛋白發生可逆的構象改變 D. 載體蛋白形成通道
E. 載體蛋白與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
E38. 主動運輸與入胞作用的共同點是
A. 轉運大分子物質 B. 逆濃度梯度運送 C. 需載體幫助
D. 有細胞膜形態和結構的改變 E. 消耗代謝能
B39. 細胞外的液態異物進入細胞后形成的結構稱
A. 吞噬體 B. 吞飲體 C. 多囊體 D. 小囊泡 E.大囊泡
E40. 動物細胞的細胞被是
A. 覆蓋在細胞膜表面的多糖 B. 細胞壁 C. 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D. 細胞膜上的糖脂 E. 細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鏈
C41. 正常細胞與癌細胞最顯著的差異在于
A. 細胞的通透性 B. 細胞的凝集性 C. 接觸抑制的有無
D. 細胞物質轉運的特性 E. 質膜出現微絨毛和皺縮等
C42. 關于鈣泵,下列哪些敘述有誤
A. 鈣泵可維持細胞內外的鈣離子梯度 B. 鈣泵的本質是ATP酶
C. 鈣泵可將肌漿網中的Ca2+離子泵入胞質中
D. 鈣泵能主動的將Ca2+轉運到細胞外E. 鈣泵的化學本質是膜蛋白
D43. 構成細胞膜的甘油磷脂不包括
A. 卵磷脂 B. 磷脂酰肌醇 C. 磷脂酰乙醇胺 D. 鞘磷脂
E. 磷脂酰絲氨酸
E44. 膜脂的運動不包括
A. 側向擴散 B. 旋轉運動 C. 翻轉運動 D. 彎曲和旋轉異構運動
E. 變性運動
E45. 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不包括
A. 單次穿膜跨膜蛋白 B. 多次穿膜跨膜蛋白
C. 膜蛋白共價結合在膜的胞質單層內的烴鏈上
D. 膜蛋白通過一寡糖鏈與之共價結合 E. 膜蛋白共價結合在其它膜蛋白上
A46. 關于人紅細胞膜上葡萄糖的轉運,下列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A. 通過由四個亞基所組成的載體蛋白來進行 B. 通過通道蛋白來完成
C. 與Cl-和HCO3-塊進行對向共運輸 D. 與鈉離子一塊進行協同運輸
E.是一種主動運輸過程
D47.易化擴散的共同特點不包括
A. 載體蛋白有較高的結構特異性 B.不消耗代謝能 C.飽和現象
D.消耗代謝能 E.競爭性抑制
C48.關于膜受體,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 能選擇性地識別外來信號 B.能與外來信號結合并產生相應的細胞效應
C. 所有的膜受體都是跨膜糖蛋白 D.一種細胞膜上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受體
E. 同一受體在不同細胞膜上的數目不同
B49.關于膜受體的分子結構,下述哪項不正確
A. 一個完整的膜受體由分辨部、轉換部和效應部三部分組成
B.膜受體的上述三個部分皆由不同的蛋白質分子執行其功能
C. 效應部是受體向著細胞質的部分D.分辨部是受體伸向胞外的糖鏈部分
E.效應部常與質膜上的酶系統、離子通道等成分偶聯
A50.關于離子通道受體,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是由單條肽鏈一次膜糖蛋白構成,其胞質區含有酪氨酸
B.受體的亞基具有裝配成筒狀寡聚體結構,形成跨膜通道
C.本身是一種離子通道或與離子通道相偶聯
D.離子通道的”開”或”關”受細胞外配體的調節
E.常見的離子通道受體有N-乙酰膽堿受體和γ-氨基丁酸受體等
D51.關于催化受體(酶蛋白受體),下列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本質是單條肽鏈一次跨膜糖蛋白 B. N端在細胞外區
C.C端細胞質區含酪氨酸,具特異性酪氨酸蛋白質激(TPK)活性
D.細胞質區有與G蛋白結合的部位
E.通過自身TPK的活性來完成信號轉換,使靶蛋白磷酸化,觸發細胞分裂增殖
D52.關于偶聯G蛋白受體,下列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 由一條反復跨膜7次的跨膜蛋白構成 B.其細胞外區有二個糖基化點
C. 細胞質區有與G蛋白結合的部位
D. 受體蛋白的大部分在細胞外區,構成與配體的結合區
E. 此類受體在細胞膜中與效應器是分開的
E53. cAMP信使體系刺激性信號傳遞途徑不包括
A. 刺激性信號與細胞表面的刺激性受體(Rs)結合
B.配體-受體復合物與刺激性G蛋白(Gs)結合
C. Gs的α-亞基(Gsα)構象變化與GTP結合形成Gsα-GTP復合物并與AC結合
D. AC活化,分解ATP產生cAMP,cAMP磷酸化依賴cAMP的蛋白激酶A(PKA)
E.PKC依次磷酸化無活性的靶蛋白,產生一系列生物效應
E54.磷脂酰肌醇信使體系不包括
A. 信息分子與受體結合后活化與磷脂肌醇酯酶C偶聯的G蛋白(Gp)
B. Gp蛋白與膜胞質面磷脂酰肌醇特異的磷脂酶C結合并將其活化
C.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
D. IP3使Ca2+釋放到細質,Ca2+充當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細胞分裂增殖
E. DG活化與質膜結合的蛋白激酶A(PKA),促使細胞分裂增殖
A55.下列疾病的發生機制中,哪一種是由于cAMP信使體系障礙所致
A. 霍亂 B.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C.α-抗胰蛋白酶缺乏癥
D. 睪丸女性化綜合征 E.粘多糖累積病
A56.下列哪些疾病是由于細胞表面受體異常所引起
A.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B.天皰瘡 C.胱氨酸尿癥 D.睪丸女性化綜合征
E. 霍亂
A57. 關于橋粒連接,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是細胞間一種緊密連接結構,有強的抗張和抗壓作用
B. 在上皮細胞位于粘著帶下方,相鄰細胞間有30nm的間隙
C. 橋粒區胞質面有盤狀致密的粘著斑(adhesion plaque)
D. 跨膜連接糖蛋白附于胞質斑(cytoplasmic plaque)上
E. 角蛋白纖維從細胞骨架伸向粘著斑,然后又回折形成袢狀結構
C58. 關于緊密連接(封閉連接)的結構和功能,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廣泛分布于各種上皮細胞管腔面細胞間隙的頂端
B. 相鄰細胞膜點狀融合,形成一條封閉帶,連接處無細胞間隙
C. 通過一種依賴Ca2+的粘著機制使相鄰細胞的跨膜蛋白互相粘著
D. 將膜兩端不同的功能蛋白隔開,保證物質轉運的方向性
E. 封閉上皮細胞的間隙形成一道與外界隔離的封閉帶,保證組織內環境的穩定性
A59. 關于腫瘤細胞表面的異常變化,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細胞外被糖基化作用加快,細胞失去接觸抑制
B. 細胞表面出現異常的抗原和受體 C. 細胞連接異常
D. 對外源凝集素凝集力增強 E. 受體介導胞吞作用加快
E60.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
A.轉運分子進出細胞B.接受環境信號并傳遞到胞內
C.支持細胞骨架及細胞間質成分D.膜酶可催化細胞的某些化學反應
E.使膜發生相變和相分離
C61.能防止細胞膜流動性突然降低的脂類是
A.磷脂肌醇B.磷脂酰膽堿C.膽固醇D.磷脂酰絲氫酸E.鞘磷脂
A62.以簡單擴散形式通過細胞膜的物質是
A.尿素B.葡萄糖C.氨基酸D.核苷酸E.甘露糖
B63. O2與 CO2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為
A.協同運輸B.易化擴散C.主動運輸D.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
E.離子驅動的主動運輸
C64.低密度脂蛋白(LDL)進入細胞的方式是
A.協同運輸B.易化擴散C.主動運輸D.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
E.離子驅動的主動運輸
D65.能與特定溶質結合,改變構象,使溶質分子順濃度梯度通過膜的運輸方式是
A.膜脂雙層簡單擴散B.膜通道蛋白易化擴散C.載體蛋白的易化擴散
D.離子梯度驅動的主動運輸E.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
A66.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點是
A.在細胞膜的特定區域進行B.形成有被小窩和有被小泡
C.吸入大量的細胞外液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飲快
E.是吸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徑
A67.通過結構性分泌途徑排出細胞的物質是
A.分泌蛋白B.分泌激素C.消化酶D.神經遞質E.多糖
A68.細胞攝入微生物或細胞碎片進行消化的過程稱為
A.吞噬作用B.異噬作用C.入胞作用D.吞飲作用
E.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
B69.能與胞外信號特異識別和結合,介導胞內信使生成,引起細胞產生效應的是
A.carrierproteinB.channel proteinC. receptor
D.1iandE. enzyme
B70.由單條肽鏈組成的跨膜糖蛋白,具有特異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體是
A. N-乙酰膽堿受體B.表皮生長因子受體C.甘氨酸受體D.谷氨酸受體
E. γ-氨基丁酸受體
E71.屬于偶聯G蛋白受體的是
A.胰島素受體B.生長因子受體C. N-乙酰膽堿受體D.甘氨酸受體
E.β-腎上腺素受體
E72.在細胞信號傳遞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脂類是
A.磷脂酰膽堿B.鞘磷脂C.磷脂酰絲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
E.磷脂酰肌醇
C73.能使細胞內cAMP升高的G蛋白是
A. GiB. Gs C. Gp D. GtE. Gr
C74.能結合并活化磷脂酶C,導致分解 PIP2生成 PIP3和甘油二酯的G蛋白是
A. Gs B. GiC. Gp D. GtE. Go
B75.在脊椎動物視桿細胞的光感效應中,已較深入了解的信使途徑是
A.環磷酸腺苷信使途徑 B.環磷酸鳥苷信使途徑 C.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徑
D.Ca2+的信使途徑 E.以上都不是
B76.動物細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活化
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 A C.蛋白激酶 K D.Ca2+激酶
E.酪氨酸激酶
E77.下列哪種物質不屬于胞內信使
A.cAMPB. cGMPC. DGD. Ca2+E. EGFR
B78.包圍在細胞質外層的一個復合結構體系和多功能體系稱為
A.細胞膜B.細胞表面C.細胞被D.胞質溶膠E.細胞外基質
B79.細胞表面中具有細胞識別功能的部位是
A.細胞膜B.細胞外被C.膜下溶膠層D.膜脂雙層E.細胞連接
E80.人紅細胞膜不含有的磷脂是
A.磷脂酰膽堿B.磷脂酰絲氨酸C.鞘磷脂D.磷脂酰乙醇胺
E.肌醇磷脂
B81.衰老紅細胞能被巨噬細胞吞噬,是因為其細胞表面失去了
A.半乳糖B.唾液酸C.甘露糖D.巖藻糖E.葡萄糖
D82.衰老紅細胞的糖鏈常暴露出
A.葡萄糖B.甘露糖C.巖藻糖D.半乳糖E.阿拉伯糖
A83.能封閉上皮細胞間隙的連接方式稱為
A.緊密連接B.粘著連接C.橋粒連接D.間隙連接E.錨定連接
25.D26.E27.A28.D29.D30.C31.D32.E33.D34.D35.A36.E37.C38.E39.B40.E41.C42.C43.D44.E 45.E46.A47.D48.C49.B50.A51.D52.D53.E54.E55.A56.A57.A58.C59.A60.E61 C62. A63. B64: C65. D66. A67. A68. A69. B 70. B 71.E72. E 73. B 74. C75.B 76. B77. E 78. B 79. B80. E81. B82. D83. A
X型題
ACDE 84. 與膜的流動性有關的是
A. 膜蛋白與膜脂的結合方式 B. 脂類與蛋白質的比例
C. 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值D. 膜脂的脂肪酸鏈的不飽和程度和鏈長
E. 膽固醇的含量
BCD85. 關于G調節蛋白
A. 是調節GTP作用于激素的蛋白質 B. 其活性受GTP調節
C. 由α、β及γ 3個亞基組成復合物才能發揮作用
D. 主要由復合物中解離出α亞基來發揮作用
AB86. 甘油二脂(DG)是
A. 脂肪合成或降解的中間產物 B.磷脂酶C作用于PIP2的產物,是第二信使
C. 磷脂酶D作用于卵磷脂的產物D. 磷脂酶A作用于磷脂的產物
AC87. 關于第二信使DG的敘述正確的是
A. DG可來自肌醇磷脂或卵磷脂
B. 上述兩途徑生成的DG引起的生物效應完全相同
C. 上述途徑生成的DG都能激活蛋白激酶C
D. 從卵磷脂可生成DG,但這樣生成的DG不能激活蛋白激酶C
ABCDE88. 動物細胞表面結構包括
A. 細胞外被 B. 細胞膜 C. 膜下溶膠層 D. 細胞連接
E. 細胞表面特化結構,如鞭毛、纖毛、微絨毛和細胞內褶
ABCD89. 膜脂分子運動的方式有
A. 側向擴散 B. 翻轉運動 C. 旋轉運動 D. 彎曲運動
BD90. 膜脂流動性的變化影響膜蛋白(受體、酶、抗原等)功能的表現,因為
A. 膜脂流動性降低,嵌入蛋白質與脂雙層的結合減弱
B. 膜脂流動性降低,嵌入的膜蛋白暴露于水相的部分相應增加
C. 膜脂流動性增加,嵌入的膜蛋白與脂肪酸鏈的共價結合增強
D. 膜脂流動性增加,嵌入的膜蛋白更多地深入膜脂內部
ABC91. 生物膜的不對稱性表現為
A. 膜蛋白分布不對稱 B. 膜脂分布不對稱 C. 膜上糖基分布不對稱
D. 膜上無機離子分布不對稱
ABCD92. 細胞被的功能是
A. 細胞的連接和支持作用 B. 作為保護層 C. 物質交換
D. 與細胞識別,通訊和免疫有關
ABC93. 在上皮細胞相鄰面的淺層,常可見到的細胞間連接形式有
A.緊密連接 B. 中間連接 C. 橋粒 D. 裂隙連接
BD94. 關于細胞膜上的鈉鉀泵,下列哪些敘述不對
A. 鈉鉀泵具有ATP酶活性 B. 烏本苷可增強鈉鉀泵的活性
C. 鈉鉀泵的本質是蛋白質 D. 鈉鉀泵僅存在于部分動物細胞膜上
ABCD95. 關于有衣小凹(coat pits),下列哪些敘述與實驗結果相符
A. 有衣小凹形成囊泡后與細胞膜分離
B. 有衣小凹負責細胞外特異性物質向細胞內轉運
C. 有衣小凹在受體介導膽固醇的內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D. 有衣小凹的外衣中含有特征性的籠蛋白(clathrin)
AC96. 細胞膜上鈉鉀泵的功能為
A. 由細胞內向細胞外移出Na+B. 由細胞內向細胞外移出K+
C. 逆濃度梯度運輸 D. 順濃度梯度運輸
ABCD97. 下列哪些物質可能是配體(ligand)
A. 激素 B. 神經遞質 C. 藥物 D. 抗原
ABCD98. 影響膜脂流動性的因素有
A. 脂肪酸鏈的不飽和程度B. 鏈的長度 C. 膽固醇的含量
D. 卵磷脂與鞘磷脂的含量
AC99. 下列哪些是細胞膜上的效應器
A. 腺苷酸環化酶 B. Na+-K+-ATP酶 C. 鳥苷酸環化酶
D. 腎上腺素β受體
ABCD100. 細胞癌變時,細胞表面出現的變化有
A. 細胞連接異常 B. 糖鏈短缺不全 C. 細胞表面糖基轉移酶活性降低
D. 出現新抗原
ABE101.按化學信號(配體),受體可分為
A. 神經遞質受體 B.藥物受體和細胞粘附受體 C.離子通道受體
D. 偶聯G蛋白受體 E.激素受體和病原體受體
ABCDE102.關于細胞膜受體的特性,下述哪些是正確的
A. 配體專一性/特異性 B.飽和性 C.高親和力 D.可逆性
E.特定的組織定位,有配體結合部位
CD103.刺激性cAMP信使體系的組成不包括
A. 受體(R) B.腺苷酸環化酶(AC) C.酪氨酸激酶(TPK) D.蛋白激酶C(PKC)
E. G蛋白(鳥苷酸調節蛋白)
ABCDE104.受體調節的機制包括
A. 影響受體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因素
B.影響受體蛋白嵌入質膜及受體在脂質雙層中的位置改變
C. 影響受體的內移入胞、分解代謝或再循環的因素
D. 細胞質膜狀態變化 E.受體本身生化性質的改變
AE105. 通訊連接(communication junction)不包括
A. 粘著連接 B. 間隙連接 C. 化學突觸D. 胞間連接 E. 橋粒連接
ADE106. 關于連接子(connexon)下列敘述中哪些是正確的
A. 是間隙連接的基本結構單位 B. 是緊密連接的基本結構單位
C. 與粘著斑連接蛋白一塊形成跨膜通道D. 相鄰細胞兩個連接子對合連接
E. 由6個亞單位環繞而成的中間具有1.5~2nm的親水通道
AC107. 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
A. 不對稱性 B. 選擇透過性 C 流動性 D. 自我裝配
AC108.主要分布在人紅細胞膜脂雙層外層的脂類是
A.鞘磷脂B.磷脂酰絲氨酸C.磷脂酰膽堿D.磷脂酰肌醇
CD109.紅細胞膜中多分布于脂雙層內層的脂類是
A.鞘磷脂B.磷脂酰膽堿C.磷脂酰絲氨酸D.磷脂酰乙醇胺
ABCD110.膜磷脂分子包括
A.磷脂酰絲氨酸B.磷脂酰膽堿C.磷脂酰乙醇胺D.磷脂酰肌醇
ABCD111.屬于膜蛋白的是
A.血影蛋白B.錨定蛋白C.細胞膜骨架蛋白D.血型糖蛋白
ABC112.附著在細胞膜內表面的周邊蛋白是
A.血影蛋白B.錨定蛋白C.細胞骨架蛋白D.血型糖蛋白
AB113.Na+-K+泵運輸的主要特點是
A.逆電化學梯度對向運輸B.消耗能量 ATPC. Na+入胞 D. K+出胞
AD114. Na+-K+泵的運輸方式是屬于
A.主動運輸B.被動運輸C.共運輸D.對運輸
B115.跨膜通道蛋白轉運離子的方式屬于
A.主動運輸B.被動運輸C.簡單擴散D.易化擴散
BCD116.跨膜通道蛋白的調控機制有
A.物理閘門通道B.電壓閘門通道C.配體閘門通道D.離子閘門通道
AD117.三磷酸肌醇信使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
A.使細胞內cAMP水平降低B.使細胞內 cGMP水平降低
C.促進細胞分化D.促進細胞分裂
CD118.胞質區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體是
A.離子通道受體B.偶聯G蛋白受體C.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D.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受體
ABD119.屬于離子通道的受體有
A. N-乙酰膽堿受體B. γ-氨基丁酸受體C.胰島素受體D.甘氨酸受體
BCD120.屬于催化受體的是
A.M-乙酰膽堿受體B.表皮生長因子受體C.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受體
D.胰素索受體
84. ACDE85. BCD86. AB87. AC88. ABCDE89. ABCD90. BD91. ABC92.ABCD93.ABC 94.BD95.ABCD96.AC97.ABCD98.ABCD99. AC100. ABCD101.ABE102.ABCDE103.CD104.ABCDE105.AE106.ADE107.AC108. AC109.CD110. ABCD111.ABCD112.ABC113.AB 114.AD115. B116.BCD117. AD 118.CD119. ABD120. BCD
第六章 細胞質基質與細胞內膜系統
3.12細胞質基質
3.12.1選擇題
3.12.1.1A型題
D1.蛋白聚糖(PG)與一般糖蛋白比較,敘述錯誤的是
A.PG含糖基種類少于后者B.PG糖鏈由重復二糖單位組成
C.PG糖含量一般超過后者D.PG糖鏈由多種糖基組成且分支
E.PG多含有硫酸基團
B2.下面關于蛋白聚糖(PG)的生物合成,哪些是不正確的
A.糖基是由高度特化的糖基轉移酶逐個加上,而不是先合成二糖單位
B.核心蛋白的多肽合成在rER上,而糖基化在高爾基復合體進行
C.核心蛋白的多肽鏈還未完成時,即以O-連接或N-連接方式連接上糖基
D.糖鏈的延長和加工修飾在高爾基復合體上進行
E.由差向異構酶將萄糖醛酸轉變為艾杜糖醛酸,由硫酸轉移酶催化硫酸化
D3.粘多糖累積病是由于
A.血液中透明質酸(HA)含量升高B.先天性缺乏合成GAG的酶
C.硫酸皮膚素蛋白聚糖和硫酸化程度降低
D.氨基聚糖(GAG)和蛋白聚糖(PG)及其降解中間產物在體內一定部位堆積
E.GAG和PG合成酶缺陷
A4.下列關于膠原的結構和類型,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膠原分子由3條分別稱為α、β、γ的α-螺旋鏈組成
B.構成膠原的多肽鏈中的甘氨酸約占1/3,富含脯氨酸和賴氨酸
C.肽鏈中的氨基酸的三肽重度順序為Gly-X-Y或Gly-pro-Y及Gly-X-Hyp
D. 脯氨酸和賴氨酸常羥基化和糖基化
E.肽鏈中幾乎不含色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
C5.關于膠原的生物合成,下敘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膠原的基因約含有50個外顯子,多數外顯子由54或54倍數的核苷酸組成
B.hnRNA須經精確的剪接和加工才能形成α-鏈的mRNA
C.mRNA經粗面內質網膜旁核糖體合成的前體鏈稱為前肽(prepeptide)
D.在高爾基復合體中,前α-鏈中的脯氨酸殘基羥化形成羥脯氨酸,賴氨酸殘基
羥化并選擇糖基化
E.前α-鏈兩端的前肽通過二硫鍵交聯形成球形分子,防止前膠原分子在胞內裝
配成膠原纖維大分子
B6.膠原形成的過程,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前體鏈→前肽(prepeptide)→前膠原分子(procollagen molecule)→膠原分子
(collagen molecule)→膠原原纖維(collagen fibril)→膠原纖維
B.前體鏈→前α-鏈→前膠原分子→膠原分子→膠原原纖維→膠原纖維
C.前體鏈→前肽→前α-鏈→前膠原分子→膠原分子→膠原原纖維→膠原纖維
D.前體鏈→前β-鏈→前膠原分子→膠原分子→膠原原纖維→膠原纖維
E.前肽→前α-鏈→前膠原分子→膠原分子→膠原原纖維→膠原纖維
A7.關于膠原的功能,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哺乳動物皮下結締組織的膠原具有多方向的抗壓性
B. Ⅲ型膠原組成細纖維網絡,包圍于細胞表面
C.Ⅳ型膠原構成各種上皮細胞基膜的網架結構
D.膠原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介導與細胞內骨架相互作用,影響細胞的形態和運動
E.刺激上皮細胞分化,維持上皮細胞生長,引導細胞遷移
C8. 關于纖粘連蛋白(fibronectin,FN),下列敘述中哪項是不正確的
A. 主要有pFN、cFN(oFN)和mFN三種類型
B. 典型的FN由兩個相似的亞單位聚合構成V型分子型的二聚體
C. 其一級結構由三種氨基酸順序經多次重復而成
D. FN的基因含有50個以上的外顯子
E. FN與細胞結合的最小結構單位是RGD三肽序列和RGDS四肽序列
B9. 關于纖粘連蛋白(fibronectin,FN)的功能,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既能使細胞錨定在底物上靜止不動,又能誘導細胞運動遷移
B. 使細胞錨定在底物上靜止不動,抑制細胞運動遷移
C. 在組織分化、細胞粘連和遷移時起重要作用
D. 血漿纖連蛋白(pFN)能促進血液凝固和創傷面修復
E. 參與形成粘著斑(adhesion plaque)
3.12.1.2X型題
D10. 關于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是包圍在細胞質外層的一個復合的結構體系和多功能體系
B.在結構上包括細胞膜、細胞外被、膜下溶膠層、細胞連接及膜的特化結構
C.是指細胞膜外面的所有覆蓋物
D.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由細胞合成并分泌到細胞外的各種生物大分子,組裝成網絡
狀高度水合的凝膠結構
E.依其化學成分可分為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纖粘連蛋白
和層粘連蛋白三類
ABCDE11.下列對氨基聚糖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由重復的二糖單位聚合而成不分支的直鏈
B.二糖單位中一個常為氨基糖,另一個糖基常為糖醛酸
C.透明質酸是一種主要的氨基聚糖, 分子量巨大,多達5000個二糖單位
D.氨基聚糖與蛋白質共價結合構成蛋白聚糖
E.除透明質酸(HA)和軟骨素(CH)外,其它的氨基聚糖皆硫酸化
ABE12.關于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HA),下列敘述哪些是錯誤的?
A.HA只分布在細胞外基質中,在體液中不存在HA
B.HA殘基常位于糖鏈的末端,如失去HA,就是衰老的標記
C.HA是增殖細胞和遷移細胞的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
D.HA在結締組織中起著強化、彈性和潤化作用
E.由N-乙酰氨基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組成二糖單位,非硫酸化
BCE13.關于蛋白聚糖(PG)的結構,下列哪些敘述是錯誤的?
A.PG是由氨基聚糖(GAG)與蛋白質構成的共價化合物
B.PG含糖基的種類多于糖蛋白
C.一種PG分子只含同一種類型的GAG
D.不同的PG具有不同的核心蛋白和不同種類、數量的GAG
E.構成PG的GAG皆硫酸化
BE14.氨基聚糖(GAG)和蛋白聚糖(PG)不具備的功能有
A.使組織具有彈性和抗壓性 B.使組織具有抗張的能力
C.對物質的轉運有選擇滲透性 D.在形態發生和創傷愈合中發揮作用
E.具有信息傳遞和細胞粘著功能
ADE15.隨年齡增長,體內
A.硫酸角質素和硫酸皮膚素蛋白聚糖增加
B.硫酸角質素和硫酸皮膚素蛋白聚糖減少
C.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含量和硫酸化程度增加
D.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含量和硫酸化程度降低
E.透明度酸(HA)含量降低
ABD16.Ⅳ型膠原與Ⅰ、Ⅱ、Ⅲ 型膠原的不同點有
A.分泌到細胞外基質的前膠原分子保留前肽
B.α-鏈中不包含規則的Gly-X-Y三肽重復順序,不形成規則的α-螺旋結構
C.膠原原纖維在細胞外基質中常聚集成束
D.二個前膠原分子的羧基端頭對頭相接形成二聚體,幾個二聚體再互相交聯成網
絡,構成基膜的骨架結構
E.膠原分子按相鄰分子相錯1/4長度(約67nm),前后分子首尾相隔35nm的距離
自我裝配,成為明暗相間,直徑約10~30nm的膠原原纖維
BCE17.下列哪些是膠原表達或裝配異常導致的膠原病
A. 天皰瘡B. 成骨發育不全 C. 馬凡(Marfan)綜合征D. 睪丸女性化
E. 愛當(Ehter-Dantons)綜合征
CD18. 纖粘連蛋白(fibronectin,FN)的多樣性來自于
A. 不同的結構基因 B. 同一結構基因的不同表達產物
C. 同一hnRNA以不同方式剪接而產生不同的mRNA
D. 翻譯后的修飾(糖基化)的差異
E. 兩條肽鏈的C端通過二硫鍵共價結合形成V型分子
3.13內膜系統
3.13.1選擇題
3.13.1.1A型題
A1.下列哪一種不屬于細胞內膜系統的結構
A.細胞膜B.核膜C.內質網D.高爾基復合體E.溶酶體
E2.下列哪種細胞的內質網均為光面內質網
A.癌細胞B.肝細胞C.胚胎細胞D.胰腺泡細胞E.橫紋肌細胞
C3.內質網是由波特(Porter)等人1945年在電鏡下觀察下列哪種細胞時發現的
A.淋巴細胞B.神經細胞C.成纖維細胞D.肝細胞E.胰腺細胞
A4.內質網的化學成分主要是
A.脂類、蛋白質B. RNA、蛋白質C. RNA、脂類、蛋白質
D. DNA、脂類、蛋白質E. DNA、RNA、脂類、蛋白質
D5.關于糙面內質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糙面內質網表面附著大量核糖體B.糙面內質網常與核膜相接
C.糙面內質網是扁囊狀內質網D.糙面內質網來自于光面內質網
E.核糖體與糙面內質網結合屬功能性結合
C6.關于光面內質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光面內質網是由兩層單位膜圍成的管狀內質網
B.光面內質網的主要成分是DNA、脂類、蛋白質
C.光面內質網是由糙面內質網衍化而來
D.光面內質網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質E.以上都不對
D7.關于信號肽,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A.由分泌蛋白的mRNA分子中的信號密碼翻譯而來
B.可與信號識別顆粒相互作用而結合 C.由18~30個氨基酸組成
D.所含氨基酸均為親水氨基酸
E.只有合成信號肽的核糖體才能與內質網膜結合
A8.糙面內質網(rER)的功能是
A.作為核糖體的附著支架 B.參與脂類代謝、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
C.參與能量代謝D.形成溶酶體E.以上都不對
B9.光面內質網(sER)的功能是
A.作為核糖體的附著支架B.參與脂類代謝、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
C.參與能量的合成代謝D.形成溶酶體E.合成酶原顆粒和抗體
B10.Golgi(1898)發現高爾基復合體,是通過銀染技術研究下列哪種細胞的結果
A.狗神經細胞 B.貓和貓頭鷹神經細胞C.小鼠成纖維細胞
D.大鼠肝細胞E.小鼠腎細胞
A11.位于高爾基復合體形成面的囊泡稱為
A.小囊泡B.大囊泡C.扁平囊D.分泌泡E.以上都不是
B12.位于高爾基復合體成熟面的囊泡稱為
A.小囊泡B.大囊泡C.扁平囊D.分泌泡E.以上都不是
E13.下列哪一種細胞內沒有高爾基復合體
A.淋巴細胞B.肝細胞C.癌細胞D.胚胎細胞E.紅細胞
C14.高爾基復合體的小囊泡來自于
A.糙面內質網B.光面內質網C.內質網D.扁平囊E.高爾基復合體
D15.關于”膜流”下面哪種方向是正確的
A.質膜→大囊泡→高爾基復合體B.高爾基復合體→糙面內質網→質膜
C.糙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光面內質網D.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質膜
E.以上都不是
D16.順面高爾基復合體的功能是
A.參與能量代謝B.參與脂類代謝、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
C.合成酶原顆粒及抗體 D.參與細胞的分泌活動及溶酶體的形成
E.參與肌肉收縮
A17.高爾基復合體的化學成分主要是
脂類、蛋白質B. RNA、蛋白質C. DNA、蛋白質
D. DNA、脂類、蛋白質E.脂類、糖類
C18.在細胞的分泌活動中,分泌物質的合成、加工、運輸過程的順序為
A.糙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細胞外
B.細胞核→糙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分泌泡→細胞膜→細胞外
C.糙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分泌泡→細胞膜→細胞外
D.高爾基復合體小囊泡→扁平囊→大囊泡→分泌泡→細胞膜→細胞外
E.以上都不是
B19.初級溶酶體來源于
A.線粒體與高爾基復合體B.糙面內質網與高爾基復合體
C.糙面內質網與光面內質網D.核膜與內質網 E.以上都不是
C20.溶酶體內所含有的酶為
堿性水解酶B中性水解酶C.酸性水解酶D.氧化磷酸化酶
E.氧化酶
D21.溶酶體的標志酶是
A.氧化酶B.蛋白水解酶C.酸性水解酶D.酸性磷酸酶E.氧化磷酸酶
A22.初級溶酶體與次級溶酶體的區別在于
A.初級溶酶體不含有作用底物B.初級溶酶體不含有水解酶
C.初級溶酶體中的水解酶不成熟D.初級溶酶體不含作用產物
E.初級溶酶體未與吞噬體融合
D23.對自溶作用的敘述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A.溶酶體分解胞內營養顆粒 B.對細胞自身結構的消化分解
C.對細菌顆粒的消化分解 D.使細胞本身被水解酶消化分解
E.以上都不是
C24.自噬作用是指
A.細胞內溶酶體膜破裂,整個細胞被水解酶所消化的過程
B.細胞內的細胞器被溶酶體消化的過程
C.溶酶體消化細胞內衰老、和崩解的細胞器或局部細胞質的過程
D.溶酶體消化吞噬體的過程
E.溶酶體消化細胞自身細胞器或細胞內物質的過程
D25.關于溶酶體的功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參與細胞內消化
B.青蛙變態發育階段尾巴逐漸消失是溶酶體自溶作用的結果
C.參與受精過程D. 具有解毒的作用E.有粒溶作用
B26.過氧化物酶體內所含有的主要酶為
A.堿性水解酶B.氧化酶C.酸性水解酶D.蛋白水解酶E.內切酶
A27.過氧化物酶體的標志酶是
A.過氧化氫酶B.尿酸氧化酶C. L-氨基酸氧化酶D. L-羥基酸氧化酶
E.D-氨基酸氧化酶
3.13.1.2X型題
ABD28.下列哪些細胞內含有內質網
A.肝細胞B.癌細胞C.紅細胞D.淋巴細胞
ABC29.關于糙面內質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糙面內質網是由一層單位膜圍成的扁囊狀內質網
B.糙面內質網在分泌細胞中較發達
C.糙面內質網的化學成分主要有RNA、脂類、蛋白質
D.糙面內質網來源于光面內質網
AB30.光面內質網的功能是
A.參與脂類代謝、糖原分解及解毒作用B.與肌肉收縮有關C.形成溶酶體
D.參與能量代謝
CD31.關于高爾基復合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高爾基復合體是由2層單位膜圍成的小囊、小泡狀結構
B.高爾基復合體是由高爾基通過研究小鼠成纖維細胞時發現的
C.高爾基復合體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脂類和蛋白質
D.高爾基復合體的功能之一是參與細胞的分泌活動及溶酶體的形成
ABCD32.高爾基復合體的功能包括
參與糖蛋白、糖脂的生物合成
B.參與分泌蛋白的加工、濃縮、貯存和運輸過程C.參與蛋白質的分選
D.參與膜的轉化
B33.下列不屬于溶酶體的酶是
A.磷酸酶類B.半乳糖轉移酶類C.蛋白酶類D.核酸酶類
BC34.次級溶解體內含有的物質有
A.只含有無活性的水解酶B.含有被激活的水解酶
C.含有作用底物和消化產物D.以上均不對
AB35.溶酶體的功能包括
A.細胞內消化B.自溶作用C.解毒作用D.以上都不是
BD36.與溶酶體有關的疾病是
A.糖尿病 B.Ⅱ型糖原累積癥 C.胃潰瘍 D.矽肺
ABCD37.關于過氧化物酶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A.過氧化物酶體的標志酶是過氧化氫酶
B.過氧化物酶體是由一層單位膜圍成的球形或卵圓形小體
C.過氧化物酶體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 D.過氧化物酶體也稱為微體
AC38.類風濕關節炎可能與下列哪些細胞結構及細胞組分異常有關
A. 膠原B. 內質網C. 溶酶體E. 核糖體
第七章 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
3.14.1選擇題
3.14.1.1A型題
D1.由兩層單位膜圍成的細胞器是
高爾基復合體B.溶酶體C.線粒體D.微體E.內質網
D2.骨骼肌細胞中的巨大線粒體的長度約為
A.4~5μm B.7~8μm C.10μm D.1~2μm E.15~20μm
D3.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見到的結構是
A.微粒體B.基粒C.溶酶體D.線粒體E.受體
E4.糖的有氧氧化過程中丙酮酸→CO2+H2O發生在
A.核蛋白體B.內質網C.溶酶體D.細胞質基質E.線粒體
D5.細胞內線粒體在氧化磷酸化過程中生成
A. GTPB. cAMPC. AMPD. ATPE. cGMP
A6.線粒體中三羧酸循環反應進行的場所是
A.基質B.內膜C.基粒D.嵴膜E.膜間腔
D7.線粒體中 ADP→ATP發生在
A.基質B.內膜C.膜間腔D.基粒B.嵴膜
E8.在電鏡下觀察線粒體的形狀呈
A.短桿狀B.環形C.啞鈴形D.星形E.以上形狀都有可能
B9.真核細胞的核外DNA存在于
A.核膜B.線粒體C.內質網D.核糖體E.高爾基復合體
A10.細胞消耗游離氧的代謝發生在
A.線粒體B.染色體C.溶酶體D.高爾基復合體E.中心體
A11.細胞氧化過程中,乙酰輔酶A的生成發生在
A.線粒體基質 B.線粒體內膜 C.線粒體外膜 D.細胞基質E.核基質
E12.關于線粒體的主要功能敘述
A.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輔酶AB.進行三羧酸循環
C.進行電子傳遞、釋放能量并形成 ATP D.B十C最確切
E.A+B+C最確切
B13.對寡霉素敏感的蛋白存在于
A.基粒頭部B.基粒柄部C.基粒基部D.基質腔E.嵴內腔
E14.線粒體膜間腔的標志酶是
A.細胞色素氧化酶B. ATP酶C.單胺氧化酶D.腺苷酸激酶
E.腺苷酸環化酶
C15.線粒體外膜的標志酶是
A.細胞色素氧化酶B. ATP酶C.單胺氧化酶D.腺苷酸激酶
E.腺苷酸環化酶
C16.線粒體半自主性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于下列哪一事實
A.線粒體DNA(mtDNA)能獨立復制B.線粒體含有核糖體
C.在遺傳上由線粒體基因組和細胞核基因組共同控制
D.mtDNA與細胞核 DNA的遺傳密碼有所不同E.mtDNA在G2期合成
B17.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來自
A.中心體B.線粒體C.內質網D.核蛋白體E.溶酶體
A18.關于線粒體的結構哪一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A.是由單層膜包囊而成的細胞器B.是由雙層單位膜封閉的細胞器
C.線粒體嵴上有許多基粒 D.是含DNA的細胞器 E.線粒體膜上有標志酶
A19.線粒體的壽命為 l周,它通過何種方式而增殖
A.分裂、出芽等B.減數分裂C.有絲分裂D.由內質網而來
E.重新合成
A20.能源物質進入線粒體后產生的能量與體外氧化比較,下列哪條是正確的
A.產能多,一部分以熱形式散失,40%~50%貯存在ATP中,需要時釋放
B.產能多,全部以熱形式散失 C.產能多,全部貯存在ATP中
D.產生能量僅供生命活動所需 E.產生能量僅供肌肉收縮活動
C21.人和動物體內的代謝終產物CO2形成的場所是
A.高爾基復合體B.血漿C.線粒體D.肺泡E.中心體
A22.線粒體的功能是
A.蛋白質合成場所B.營養和保護作用C.細胞的供能中心
D.物質貯存與加工E.物質運輸與分泌
E23.下列哪項不符合線粒體DNA復制的事實
A.復制是雙向的B復制需消耗能量C.不對稱復制D.半保留復制
E.復制發生于G2期
B24.線粒體內膜上的標志酶是
A.單胺氧化酶B.細胞色素氧化酶C.胸苷激酶D.腺苷酸激酶
E.磷酸二酯酶
B25.下列細胞中含線粒體最多的是
A.上皮細胞B.心肌細胞C.成熟紅細胞D.細菌E.成纖維細胞
D26.基粒又稱為
A.微粒體B.糖原顆粒C.中心粒D. ATP酶復合體E.聯會復合體
E27.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是
A.細胞色素氧化酶B. ATP酶C.單胺氧化酶D.腺苷酸激酶
E.蘋果酸脫氫酶
3.14.1.2X型題
ACD28.光鏡下線粒體的形狀可能是
A.顆粒狀B.分枝狀C.棒狀D.線狀
C29.清除衰老的線粒體是通過
A.溶酶體的粒溶作用B.溶酶體的異溶作用C.溶酶體的自噬作用
D.細胞的外吐
ACD30.線粒體的基粒結構可分為
A.頭部B.囊腔C.柄部D.基部
ABD31.含核酸成分的細胞器有
A,染色體B.核糖體C.高爾基復合體D.線粒體
ABCD32.識別線粒體有關部位的標志酶是
A.單胺氧化酶B.腺苷酸激酶C.細胞色素氧化酶D.蘋果酸脫氫酶
ABC33.屬膜相結構的細胞器是
A.細胞核B.溶酶體C.線粒體D.中心體
AC34.關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哪些說法不正確
A.不同生物的線粒體的嵴形態相同B.細胞內形成 ATP的中心
C.可完成細胞氧化的全過程D.是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
BCD35.細胞內物質氧化的特點是
A.氧化產生的能量主要以熱能形式傳給細胞
B.在常溫常壓下進行,既不冒煙也不燃燒
C.不同代謝過程需要不同的酶催化D.氧化放能是分步、小量和逐漸進行的
BCD36.線粒體的特征有
A.細胞內分解各種物質的場所 B.細胞內供能中心 C.具雙層膜結構
D.光鏡下呈線狀或顆粒狀
ABCD37.線粒體的超微結構有
A.外膜B.內膜 C.膜間腔 D.基質腔
ABC38.發生在線粒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有
A.三羧酸循環 B.丙酮酸→乙酰輔酶A C.ADP→ATPD.糖酵解
ABCD39.線粒體常分布于細胞中的部位有
A.細胞需能區域 B.高爾基體四周 C.粗面內質網附近 D.核周圍
BC40.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在于
A.含有DNA B.含有產能有關的酶C.是產生能量的場所
D.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D41.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的代謝過程有
A.三羧酸循環B.糖酵解C.丙酮酸→乙酰輔酶AD.氧化磷酸化
第八章 細胞核與染色體
4.1選擇題
4.1.1A型題
E1.關于核膜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B.有核孔C.有核孔復合體D.外膜附著核蛋白體
E.是完全封閉的膜結構
C2.核膜的最特殊的作用是
A.控制核-質之間的物質交換B.與粗面內質網相通
C.把遺傳物質 DNA集中于細胞內特定區域D.附著核糖體
B.控制RNA分子在核-質之間進出
D3.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A.高爾基體B.核糖體C.粗面內質網D.核仁組織區E.滑面內質網
D4.關于細胞核下列哪種敘述是錯誤的
A.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主要區別是有無完整的核
B.核的主要功能是貯存遺傳信息C.核的形態有時和細胞的形態相適應
D.每個真核細胞只能有一個核E.核仁存在于核內
C5.電鏡下見到的間期細胞核內側高電子密度的物質是
A. RNAB.組蛋白C.異染色質D.常染色質E.核仁
C6.核質比反映了細胞核與細胞體積之間的關系,關于核質比,錯誤的說法是
A.核質比大說明核大B.核質比與生物種類、細胞類型有關
C.腫瘤細胞、胚胎細胞和淋巴細胞核質比小
D.細胞核與發育時期、生理狀況及染色體倍數等有關E.衰老細胞核質比小
E7.細胞核內最重要的物質是
A.核蛋白B.組蛋白C.非組蛋白D. Na十E. DNA
C8.一般來說哪一期染色體最典型、結構最清晰
A.前期 B.早中期 C.中期 D.后期 E.未期
D9.組成染色體的主要物質是
A.糖類和蛋白質 B.脂類和DNA C.DNA和RNA D.蛋白質和DNA
E.蛋白質和RNA
A10.組成核小體的主要物質是
A. DNA和組蛋白 B.RNA和組蛋白 C. DNA和非組蛋白
D. RNA和非組蛋白 E.DNA和 RNA
C11.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
A.細胞明顯增大B.細胞明顯減小C.核仁明顯增大D.核仁明顯減小
E.核仁不變
C12.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正確的是
A.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周期中同一時期的不同表現
B.不是同一物質,故形態不同
C.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增殖周期中不同時期的形態表現
D.是同一物質,且形態相同E.以上都不是
C13.一般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是
A.mRNA→DNA→蛋白質 B.DNA→rRNA→蛋白質
C.DNA→mRNA→蛋白質 D.蛋白質→mRNA→DNA
E.DNA→tRNA→蛋白質
C14.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是
A.染色單體B.子染色體C.核小體D.螺線體E.超螺線體
B15.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的細胞器是
A.核蛋白體B.染色體C.中心體D.線粒體E.高爾基體
D16.下列哪種結構不屬于核孔復合體的結構成分
A.孔環顆粒B.周邊顆粒C.中央顆粒D.糖原顆粒E.細纖絲
D17.下列哪種物質不能自由通過核膜
A. K+B.雙糖C.氨基酸D.核蛋白E.核苷酸
E18.一般認為核膜來源于
A.質膜B.線粒體膜C.溶酶體膜D.高爾基體膜E.內質網膜
E19.組成核小體的核心顆粒組蛋白八聚體的組合
A.4H1+2H3+2H4 B.2H1+2H2A+2H3+2H4C.2H1+4H3+2H4
D.2H1+2H2B+2H3+2H4 E.2H2A+2H2B+2H3+2H4
B20.下列對非組蛋白的敘述哪項不正確
A.具種屬和組織特異性B.染色體中幾乎不含非組蛋白
C.除組蛋白外,染色質中的蛋白質統稱非組蛋白D.可磷酸化
E.對基因表達有正調控作用
A21.下列哪種組蛋白結合在核心顆粒之間的 DNA分子上
A. H1 B. H2A C. H2BD. H3 E.H4
A22.在間期遺傳物質的復制是
A.常染色質先復制 B.異染色質先復制 C.常染色質與異染色質同時復制
D.常染色質大量復制,異染色質少復制
E.異染色質大量復制,常染色質少復制
D23.關于核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核孔數目一般細胞每平方微米核膜上有35~65個
B.細胞生長代謝旺盛、分化程度低其核孔較多
C.同種細胞在不同生理狀態下其數目和大小有變化
D.轉錄活性強,常染色質比例高,細胞的核孔較少
E.不同種類細胞的核孔數目和大小差別很大
B24.關于蛋白質入核運輸機理錯誤的敘述是
A.核蛋白橫跨核膜進入核內是 ATP供能的主動運輸過程
B.其機制與膜性細胞器之間的運輸相同
C.由可調節大小的、含水的核膜孔道控制
D.運輸過程不切除核定位信號肽
E.運輸時保持完全折疊的天然構象
D25.下列哪種物質不屬于核仁結構
A.原纖維成分B.顆粒成分C.核仁相隨染色質D.核纖層E.核仁基質
C26.核糖體大亞基的裝配場所是
A.內質網B.高爾基體C.核仁D.核膜E.核基質
D27.染色體支架蛋白是
A.微管蛋白B.肌動蛋白C.組蛋白D.非組蛋白E.核纖層蛋白
4.1.2X型題
BD28.由二層單位膜構成的結構是
A.細胞膜B.核膜C.溶酶體D.線粒體
ABC29.細胞核的功能包括
A.貯存遺傳信息B.復制遺傳信息C.轉錄遺傳信息D.指導蛋白質合成
ABCD30.主要成分為 DNA和組蛋白的結構包括
A.常染色質B.異染色質C.染色體D.染色單體
ABC31.核膜的結構特點包括
A.由兩層單位膜構成B.有核孔存在C.常與內質網相連D.外膜表面光滑
ABC32.對常染色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為伸展狀態的染色質B.染色淡C.所含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
D.主要分布于核周圍
ACD33.常染色質與異染色質的區別在于
A.在核內的分布不同B.所含堿基種類不同C.轉錄活性不同
D.折疊和螺旋化程度不同
DC34.組蛋白的特點是
A.富含酸性氨基酸B.調控基因表達C.與核中DNA含量大致相等
D.在人體各組織細胞中含量相對恒定
ABD35.關于異染色質正確的敘述是
A.螺旋化程度高B.無活性或少活性C.其中的DNA復制較早
D.其中的DNA與組蛋白緊密結合
ABCD36.核小體的核心顆粒中組蛋白種類包括
A. H2A B. H2BC. H3 D. H4
ABCD37.染色質的化學組成有
A.DNA B. RNA C.組蛋白 D.非組蛋白
BC38.屬于核被膜功能的是
A.中心粒復制B.屏障作用C.控制核質間的信息與物質交換D.胞質分裂
ABC39.間期細胞核中可見
A.常染色質B.異染色質C.核仁D.染色體
ABC40.核仁的化學成分包括
A. DNAB.rRNAC.mRNAD.蛋白質
AC41.核仁的主要功能是
A.合成rRNAB.合成mRNAC.組裝核糖體亞基D.合成tRNA
ABCD42.核孔復合體的基本組分包括
A.孔環顆粒B.周邊顆粒C.中央顆粒D.細纖絲
ACD43.DNA可分布于
A.細胞核B.溶酶體C.線粒體D.核小體
第九章 核糖體
3.15.1選擇題
3.15.1.1A型題
D1.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是
A.溶酶體B.滑面內質網C.細胞核D.核糖體E.細胞質
C2.游離于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主要合成
A.外輸性蛋白質B.溶酶體內蛋白C.細胞本身所需的結構蛋白
D.膜骨架蛋白E.細胞外基質的蛋白質
C3.組成核糖體的核糖核酸為
A.mRNA B. tRNA C. rRNA D. sRNA E.以上都不是
B4.真核細胞質中核糖體的大小亞基分別為60S和40S,其完整的核糖體顆粒為
A.100S B.80S C.70S D.120S E.90S
C5.下列哪一結構中不含核糖體
A.細菌B.線粒體C.精子D.癌細胞E.神經細胞
C6.在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中,肽鍵的形成是在核糖體的哪一部位
供體部位B.受體部位C.肽基轉移酶位D. GTP酶活性部位
E.小亞基
A7.肽基轉移酶存在于
A.核糖體的大亞基中B.核糖體的小亞基中C. mRNA分子內
D.tRNA分子內E.細胞質中
C8.核糖體小亞基結合到 mRNA上時,所需要的起始因子是
A.IFlB. IF2C. IF3 D. TuE. Ts
B9.在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中,氨酰tRNA進入核糖體的哪一部位
供體部位 B.受體部位 C.肽轉移酶中心 D. GTP酶部位
E.以上都不是
E10.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tRNA的功能是
A.提供合成的場所 B.起合成模板的作用 C.提供能量來源
D.與tRNA的反密碼相識別 E.運輸氨基酸
C11.真核細胞核糖體小亞基中所含rRNA的大小為
A.28S B.23S C.18S D.16S E.5S
B12.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mRNA的功能是
A.起串連核糖體作用B.起合成模板的作用C.起激活因子作用
D.識別反密碼E.起延伸肽鏈作用
D13.肝細胞合成血漿蛋白的結構是
A.線粒體B.粗面內質網C.高爾基復合體D.核糖體E.扁平囊泡
B14.多聚核糖體是指
A.細胞中有兩個以上的核糖體集中成一團
B.一條mRNA串連多個核糖體的結構組合
C.細胞中兩個以上的核糖體聚集成簇狀或菊花狀結構
D.rRNA的聚合體 E.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
A15.在肽鍵形成時,肽酰基-tRNA所在核糖體的哪一部位
A.供體部位B.受體部位C.肽轉移酶中心D. GTP酶部位E.以上都是
B16.核糖體的功能可表述為
A.細胞的動力工廠 B.氨基酸縮合成肽鏈的裝配機
細胞內物質的加工和包裝車間D.細胞的骨架系統
E.細胞內物質的運輸機
E17.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核蛋白體沿 mRNA移動時,供能的物質是
A.cAMPB. ADPC. ATPD. CTPE. GTP
A18.細胞中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單位是
A.核糖體B.溶酶體C.滑面內質網D.細胞核E.細胞質
B19.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的細胞器是
A.中心體B.核糖體C.線粒體D.內質網E.高爾基復合體
C20.合成外輸性蛋白質的細胞器是
內質網、溶酶體B.附著核糖體、滑面內質網
C.附著核糖體、粗面內質網D.線粒體、粗面內質網
E.高爾基復合體、粗面內質網
B21.rRNA由核仁形成區
A.復制出來B.轉錄出來C.分離出來D.翻譯出來E.分化出來
D22.真核細胞中rDNA編碼的rRNA包括
A.5S rRNA、5.8S rRNA、18S rRNAB.5S rRNA、5.8S rRNA、28S rRNA
C.18S rRNA、5S rRNA、28S rRNA D.18S rRNA、5.8S rRNA、28S rRNA
E.以上都不是
C23.蛋白質合成過程的3個階段
A.復制、轉錄、翻譯 B.開始、合成、加工 C.起始、延伸、終止
D.解旋、復制、螺旋化 E.戴帽、加尾、剪接
C24.核糖體的組裝
A.在細胞核任何位置組裝成完整核糖體 B.在核仁中組裝成完整的核糖體
C.在核仁中分別組裝核糖體的亞單位然后在細胞質中組裝成完整的核糖體
D.完全在細胞質中組裝E.有時在細胞核中組裝、有時在細胞質中組裝
A25.原核細胞核糖體的大、小亞基分別為50S和30S,其完整核糖體為
A.70S B.80SC.90S D.100S E.120S
A26.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釋放因子(RF)的作用是
A.RF與A位結合,激活肽基轉移酶使肽酰基-tRNA間的肽鍵水解切斷
B.使氨基酸活化C.幫助肽酰基-tRNA由核糖體 A位移向 P位
D.幫助肽酰基-tRNA由核糖體 P位移向 A位 E.以上都不是
3.15.1.2X型題
BD27.下列哪種結構參與蛋白質合成
A.核仁B.粗面內質網C.線粒體D.核糖體
ABC28.蛋白質合成活躍的細胞中可見
A.核仁體積增大B.核仁數目增多C.多聚核糖體增多D.DNA螺旋化加強
BD29.核糖體的主要功能是
A.分泌作用B.合成外輸性蛋白C.糖類的加工組裝D.合成細胞內的蛋白
ABC30.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是
A. mRNA B. tRNA C.核糖體 D.溶酶體
D31.蛋白質合成的起始信號是
A.啟動子B. UAG C. UGA D. AUG
ABC32.蛋白質合成的終止信號是
A. UAA B. UAG C. UGA D.多聚A
ABC33.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起始復合體中由哪幾部分組成
A.氨酰tRNA B. mRNA C.小亞基 D.大亞基
ABCD34.遺傳密碼子的特點為
A.具有方向性 B. 具有兼并性 C.具有通用性 D.具有不重疊性
ABC35.核糖體小亞基的功能
A.與mRNA結合 B.提供閱讀部位即 R點
C.提供與tRNA結合的部位(A位)的一部分D.激活轉肽酶
ABCD36.核糖體大亞基的功能有
A.提供A位的一部分 B.激活轉肽酶 C.提供攜帶不斷延長的肽鏈的P位
D.大亞基存在的中央管可容納生長中的肽鏈
ABCD37.核糖體的功能結構域有
A. A位 B.P位C. T因子位 D.G因子位
ABC38.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每增加一個肽鍵需要經過下列哪些步驟
A.進位 B.轉肽 C.移位 D.轉錄
第十章 細胞骨架
3.16.1選擇題
3.16.1.1A型題
C1.主要的微管結合蛋白是
A.微管蛋白 B.β微管蛋白C.微管關聯蛋白和tau蛋白
D.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 E.以上都不是
D2.下列哪種結構不由微管構成
A. 纖毛B.紡錘體C.鞭毛D.染色體E.中心體
C3.電鏡下中心粒的超微結構微管排列是
A.9組單管B.9組二聯管C.9組三聯管D.6組二聯管E.6組三聯管
E4.下列哪項不是微管的化學組成成分
A. 微管蛋白B.β微管蛋白C. MAPD. tau蛋白E.組蛋白
C5.微管蛋白的異二聚體上具有哪種三磷酸核苷的結合位點
A. UTPB. CTPC. GTPD. ATPE. TTP
A6.纖毛、鞭毛的基體由下列哪種微管構成
A.二聯管B.三聯管C.單管D.四聯管E.以上都不是
C7.關于微管的超微結構,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外徑25nmB.呈中空圓柱狀C.管壁厚10nmD.管壁由13條原纖維組成
E.原纖維由微管蛋白組成
B8.關于微管組裝下列哪項敘述不對
A.微管的組裝是分步驟進行的B.微管兩端的增長速度相同
C.微管的極性對微管的增長具有重要作用D.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
E.微管可以隨細胞的生命活動不斷地組裝和去組裝
A9.下列哪項與微管的功能無關
A.受體作用B.支持功能C.細胞運動D.物質運輸E.信息傳遞
D10.微絲中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是
原肌球蛋白B.肌鈣蛋白C.動力蛋白D.肌動蛋白
E.穩定因子結合蛋白
B11.關于肌動蛋白的敘述錯誤的是
A.G-肌動蛋白與F-肌動蛋白可互相轉變
B.肌動蛋白上有肌球蛋白結合位點,但無二價陽離子的結合位點
C.F-肌動蛋白的聚合過程不需能量D.肌動蛋白是微絲的基礎蛋白質
E.微絲受到肌動蛋白-結合蛋白的調節
C12.能特異性阻止微管蛋白聚合的物質是
A.Na+ B. Mg2+C.秋水仙素D.細胞松弛素BE.鬼筆環肽
E13.微絲在非肌細胞中與下列哪種功能無關
A.變形運動B.支架作用C.變皺膜運動D.吞噬活動E.氧化磷酸化
B14.對微絲有專一性抑制作用的物質是
A.秋水仙素B.細胞松弛素 B C.長春新堿 D. Mg2十 E. K十
E15.在微絲組分中起調節作用的是
A.肌動蛋白B.肌球蛋白C.α-輔肌球蛋白D.紐帶蛋白E.原肌球蛋白
C16.秋水仙素對紡錘絲的抑制作用可使細胞分裂停于
A. G0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
D17.促進微管聚合的物質是
A.秋水仙素B.長春花堿 C. Ca2+ D. Mg2+ E. Fe2+
A18.微絲的功能與下列哪項無關
A.粒溶作用B.肌肉收縮C.胞質分裂D.胞質環流E.細胞移動
B19.下列關于中等纖維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中等纖維是細胞骨架中最復雜的成分
B.中等纖維的穩定性較微管微絲差 C.中等纖維的直徑介于微管和微絲之間
D.中等纖維分子的桿狀區是由約310個氨基酸的α螺旋組成
E.各類中等纖維的差異在于頭尾兩端非螺旋區的多樣性
D20.下列哪種纖維不屬中等纖維
A.結蛋白纖維 B.波形蛋白纖維 C.角蛋白纖維 D.肌原纖維
E.膠質蛋白纖維
B21.人體皮膚上皮的深層細胞中起支架作用的微絲是
A.肌微絲B.張力微絲C.纖維微絲D.神經微絲E.以上都不是
D22.非肌細胞中構成微絲的主要蛋白質是
A.肌鈣蛋白B. F-肌動蛋白C. G-肌動蛋白D.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
E.肌球蛋白
A23.能促進微絲聚合的物質是
A.鬼筆環肽B.細胞松弛素B C.秋水仙素D.長春花堿E.氮芥
E24.下列哪項不屬于中等纖維的功能
A.固定細胞核 B.參與物質運輸 C.與有絲分裂有關
D.對染色體起空間定向支架作用 E.是胞質分裂時收縮環的主要成分
D25.關于纖毛和鞭毛的化學組成與哪種蛋白質無關
A.微管蛋白A B.微管蛋白B C.動力蛋白D.結蛋白E.連接蛋白
B26.下列哪種不屬于紡錘體微管
A.染色體微管B.基體微管C.連續微管D.中間微管E.星體微管
A27.下列哪種是直接參與肌肉收縮的蛋白質
A.肌動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鈣蛋白D,鈣調蛋白E.結蛋白
3.16.1.2X型題
ABCD28.屬于細胞骨架結構的是
A.微管B.微絲C.中等纖維D.微梁網格
ABCD29.微管的功能包括
A.支持功能B.細胞運動C.物質運輸D.信息傳遞
ABC30.微管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有
A.單管B.二聯管C.三聯管D.四聯管
ABC31.下列哪些因素促進微管的組裝
A. GTP B.Mg2+ C.MAPD高 Ca2+
ABCD32.微絲的功能主要包括
參與肌細胞收縮B.參與胞質環流C.參與細胞膜運動
D.參與構成細胞骨架
BCD33.下列哪些纖維屬中等纖維
A.肌原纖維B.波形蛋白纖維C.神經蛋白纖維D.角質蛋白纖維
CD34.下列哪些細胞中常含有波形蛋白纖維
A.骨胳肌細胞B.平滑肌細胞C.淋巴細胞D.成纖維細胞
BC35.參與細胞分裂時縊縮環形成的是
A.角質蛋白B.肌動蛋白C.肌球蛋白D.結蛋白
ABC36.關于肌肉收縮原理,正確的敘述是
A.肌肉收縮的能量由ATP提供 B.肌肉放松時,粗細肌絲不結合
C.肌肉收縮是粗細肌絲相互滑行造成的 D.Ca2+與肌肉收縮無關
ABC37.微絲中包含的蛋白質有
A.收縮蛋白B.調節蛋白C.連結蛋白D.微管蛋白
CD38.關于微管的組裝正確的敘述是
A.異二聚體→多聚體→α、β微管蛋白→微管
B.α、β微管蛋白→13條原纖維→微管
C.α、β微管蛋白→異二聚體→多聚體→13條原纖維→微管
D.GTP的存在是聚合的必要條件
ABD39.關于中等纖維的形態,正確的敘述是
A.橫斷面上有4根亞絲B.是中空管狀結構C.分子單體呈圓球形
D.橫斷面上有8個四聚體(32個多肽)
ABD40.纖毛的組成部分包括
A.毛部B.基體C.端部D.根絲
ABCD41.關于紡錘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有絲分裂器的主要成分B.與染色單體精確分配有關
C.屬臨時性細胞器D.紡錘絲包括紡錘體內各種纖維
ABC42.下列哪些疾病與細胞骨架系統病變有關
A.Alzheimers病(早老癡呆) B.精子不動綜合征C.呼吸道感染
D.成骨不全
第十一章 細胞增殖及其調控
5.22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5.22.1選擇題
A型題
A1.細胞周期中,決定一個細胞是分化還是增殖的控制點(R點)位于
A.Gl期末B. G2期末C. M期末D.高爾基復合體期末E. S期
E2.細胞分裂后期開始的標志是
A.核仁消失B.核膜消失C.染色體排列成赤道板D.染色體復制
E.著絲粒區分裂,姐妹染色單體開始分離
B3.細胞周期中, DNA合成是在
A. Gl期B. S期 C. G2期D. M期E. G0期
A4.有絲分裂中,染色質濃縮,核仁、核膜消失等事件發生在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以上都不是
B5.細胞周期中,對各種刺激最為敏感的時期是
A. G0期B. Gl期C. G2期D. S期E. M期
A6.組蛋白的合成是在細胞周期的
A. S期B. Gl期C. G2期D. M期E. G0期
C7.下列哪種關于有絲分裂的敘述不正確
A.在前期染色體開始形成B.前期比中期或后期都長
C.染色體完全到達兩極便進入后期D.中期染色體最粗短
E.當染色體移向兩極時,著絲點首先到達
C8.著絲粒分離至染色單體到達兩極是有絲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胞質分裂期
E9.細胞增殖周期是指下列哪一階段
A.細胞從前一次分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開始為止
B.細胞從這一次分裂開始到分裂結束為止
C.細胞從這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開始為止
D.細胞從前一次分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結束為止
E.細胞從前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結束為止
B10.細胞周期中,遺傳物質的復制規律是
A.異染色質先復制 B.常染色質先復制
C.異染色質大量復制,常染色質較少復制
D.常染色質大量復制,異染色質較少復制 E.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同時復制
A11.真核生物體細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
A.有絲分裂 B.減數分裂 C.無絲分裂 D.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E.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E12.從細胞增殖角度看,不再增殖細胞稱為
A.Gl A態細胞 B.Gl B態細胞 C.Gl期細胞 D.G2期細胞
E.G0期細胞
C13.在細胞周期中,哪一時期最適合研究染色體的形態結構
A.間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E14.細胞周期的順序是
A. M期、Gl期、S期、G2期B. M期、Gl期、G2期、S期
C. G1期、G2期、S期、M期D. Gl期、S期、M期、G2期
E. Gl期、S期、G2期、M期
E15.一般講,細胞周期各時相中持續時間最短的是
A. Gl期 B. S期 C. G2期 D. G0期 E. M期
A16.有絲分裂與無絲分裂的主要區別在于后者
A.不經過染色體的變化,無紡錘絲出現
B.經過染色體的變化,有紡錘絲出現
C.遺傳物質不能平均分配D.細胞核先分裂,核仁后分裂
E.細胞核和核仁同時分裂
A17.關于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下列哪項敘述錯誤
A.解螺旋成染色質 B.著絲粒縱裂 C.有染色單體形成
D.染色體向兩極移動 E.所含DNA數減半
B18.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顯著特征是
A.核膜消失B.染色體排列成赤道板C.核仁消失D.染色體形成
E.染色體復制
E19.細胞增殖周期可分為
A.Gl期+S期B. G2期+M期 C. S期+G2期D. Gl+G2期
E.以上都不是
E20.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處于下列哪一時期
A.Gl期 B. S期 C. G2期 D. G0期 E.深G0期
A21.下列哪種細胞具有增殖潛能
A.淋巴細胞B.紅細胞C.角化細胞D.神經元細胞E.骨路肌細胞
D22.人體中那些具有增殖潛能但暫不增殖的細胞稱為
A.Gl期細胞 B.S期細胞 C.G2期細胞 D.G0期細胞 E.M期細胞
E23.連續增殖的細胞,經20個周期,其數目增加
A.1×105倍 B.1×1020倍 C.1×1010倍 D.1×104倍 E.1×106倍
D24.機體中不具增殖能力的細胞是
A.干細胞 B.上皮細胞 C.骨髓細胞 D.神經細胞 E.淋巴細胞
E25.在 S期末得到復制的0.3%的DNA稱為
A. A-DNA B. B-DNA C. C-DNA D.mtDNA E.Z-DNA
B26.細胞周期的長短主要取決于
A.G0期 B.Gl期C.G2期D. S期E; M期
B27.真核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
A.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 B.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C.減數分裂和無絲分裂
D.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E.有絲分裂
C28.微管蛋白的合成是在細胞周期的
A. G0期B. Gl期 C. G2期 D. S期 E. M期
B29.胞質開始分裂發生在
A.染色體解螺旋和核膜形成時 B.染色體到達兩極時
C.染色體解螺旋的同時D.核膜形成時 E.紡錘體微管趨向消失的同時
A30.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不具有的特征
A. DNA復制 B.染色體形成 C.核膜消失 D.核仁消失
E.中心粒互相分開并移向細胞兩極
D31.一個細胞在M期中不具有的現象是
A.蛋白質合成降至極低水平 B.核有明顯變化
C.將遺傳物質均等分配到兩個子細胞D. RNA合成非常活躍E.染色體形成
B32.有絲分裂中,對細胞分裂極的確定起決定作用的是
A.染色體的移動方向 B.中心粒分離的方向 C.星體的方向
D.紡錘絲的方向 E.中心球的方向
B33.有絲分裂中,被人們較多接受的關于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機理是
A.紡錘絲微管滑動說 B.微管集散說 C.肌動蛋白-微管相互作用說
D.電磁場說 E.溶膠和凝膠的變化說
A34.對于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來講,時間變化最大的時相是
A. Gl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E. G0期
C35.正常細胞核與細胞質的比值較恒定,一般在
A.0.5~0.8之間B.0.1~0.3之間C.0.3~0.5之間
D.0.1~0.5之間E.以上都不是
A36.染色體縱裂為2條染色單體連于一個著絲粒最早出現于細胞周期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G1期
D37.下列哪一條不是調控細胞增殖的因素
A.DNA合成的誘導物和抑制物 B.cAMP和cGMPC.細胞周期基因
D.秋水仙素和長春花堿E.各種生長因子
D38.建立細胞周期概念主要的細胞代謝基礎是
A.蛋白質含量的周期性變化B. RNA含量的周期性變化
C.RNA、酶含量的周期性變化 D. DNA含量的周期性變化 E.以上都不是
B39.能進入增殖狀態的細胞
A.DNA含量高 B.RNA含量高、染色質凝集度低
C.RNA含量低、染色質凝集度低D.DNA、RNA含量高、染色質凝集度亦高
E.以上都不是
D40.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方向與下列哪種細胞結構有關
A.紡錘絲 B.微管 C.微絲 D.中心粒 E.中心球
E41.從細胞增殖角度看,處于暫不增殖狀態的細胞稱為
A.GlA態細胞 B.GlB態細胞 C.Gl期細胞 D.不育細胞 E.G0細胞
C42.有絲分裂器是指
A.由微管、微絲、中等纖維構成的復合細胞器
B.由基粒、紡錘體、中心粒構成的復合細胞器
C.由紡錘體、中心粒和染色體組成的復合細胞器
D.由著絲粒、中心體、染色體組成的復合細胞器
E.由紡錘體、中心粒組成的復合細胞器
D43.下列哪種藥物不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A.秋水仙素 B.長春花堿 C.巰基乙醇 D.植物血凝素 E.秋水酰胺
C44.對細胞周期調控,下列哪種因素不起作用
A.基因 B.生長因子 C.膽固醇 D.cAMP和cGMP E.抑素
B45.人類的一個體細胞在Gl期的DNA含量為
A.1CB.2CC.3CD.4CE.5C
5.22.1.2 X型題
ABC46.細胞周期中的間期包括
A.Gl期B.S期C.G2期D.M期
AC47.細胞周期中G2期的主要特點有
A.微管蛋白的合成 B.DNA合成 C.有絲分裂促進因子(MPF)的活化
D.組蛋白合成
BD48.細胞周期中Gl期合成
A.DNAB.RNAC.組蛋白D.非組蛋白
DB49.腫瘤組織生長迅速主要原因是
A.細胞周期短 B.G0期細胞少 C.增殖細胞少 D.細胞周期失控
ABC50.研究細胞增殖周期的方法有
A.顯微放射自顯影 B.細胞同步化技術 C.流式細胞光度計
D.細胞分級離心技術
ABCD51.細胞周期包括以下哪些階段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ABCD52.細胞周期的間期特點是
A.細胞不斷生長,合成rRNA、mRNA、tRNAB.組裝核糖體
C.染色體的復制D.主要為細胞分裂準備物質(包括所需能量)條件
BCD53.細胞周期的 S期中合成
A. RNA B.DNA C.非組蛋白 D.組蛋白
ABCD54.細胞增殖過程包括
A.DNA復制 B.細胞生長 C.核分裂D.胞質分裂
AC55.細胞周期中 RNA合成是在
A. Gl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BD56.能形成有絲分裂器的分裂方式有
A.裂殖 B.有絲分裂 C.無絲分裂 D.減數分數
AC57.在Gl期細胞中,下列哪些物質迅速合成
A. RNA B. DNA C.蛋白質 D.膜脂
BAC58.有絲分裂前期的形態變化表現在以下哪幾個方面
核膜、核仁消失B.染色質逐步螺旋化轉變成染色體
C.有絲分裂器的形成D.DNA完成復制并轉錄合成RNA
ABC59.有絲分裂過程中,使用下列哪幾種藥物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A.秋水仙素 B.巰基乙醇 C.長春花堿 D.細胞松馳素B
BD60.下列哪些物質對細胞的增殖具有調節作用
A. GTP B. cGMP C. ATP D. cAMP
BD61.著絲粒與著絲點的關系,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A.著絲粒就是著絲點 B.著絲點是著絲粒區的特化部位,呈盤狀
C.著絲粒是著絲點上的附加結構 D.著絲點主要化學組成是堿性蛋白
ABCD62.構成紡錘絲包括的纖維有
A.動粒絲 B.連續絲 C.中間絲 D.星體絲
第十二章 細胞分化與基因表達調控
5.24.1選擇題
5.24.1.1A型題
E1.下列哪類細胞具有分化能力
A.肝細胞 B.腎細胞 C.心肌細胞 D.神經細胞 E.胚胎細胞
C2.神經細胞屬于
A.未分化細胞B.全能細胞C.單能細胞D.多能動胞E.去分化細胞
E3.內胚層將要發育成
A.神經 B.表皮 C.骨骼 D.肌肉 E.肺上皮
C4.中胚層將要發育成
A.神經 B.表皮 C.骨骼 D.肺上皮 E.消化道上皮
A5.外胚層將要發育成
A.神經 B.肌肉 C.消化道上皮 D.骨髓 E.肺上皮
B6.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表達的調節主要是
A.復制水平的調節 B.轉錄水平的調節 C.翻譯水平的調節
D.翻譯后的調節 E.復制前的調節
B7.下列哪類細胞不具分化能力
A.胚胎細胞B.肝、腎細胞C.骨髓干細胞D.免疫細胞E.以上都是
B8.癌細胞的最主要且最具危害性的特征是
A.細胞膜上出現新抗原B.不受控制的惡性增殖
C.核膜核仁與正常細胞不同D.表現為末分化細胞特征E.線粒體數目增加
D9.要產生不同類型細胞需通過
A.有絲分裂 B.減數分裂C.細胞分裂D.細胞分化E.細胞去分化
A10.對細胞分化遠距離調控的物質是
A.激素 B. DNA C. RNA D.糖分子 E.以上都不是
B11.肌細胞合成的特異蛋白是
A.血紅蛋白 B.收縮蛋白 C.角蛋白 D.膠質蛋白 E.膠原蛋白
A12.維持細胞生命活動必需的管家蛋白是
A.膜蛋白 B.分泌蛋白 C.血紅蛋白 D.角蛋白 E.收縮蛋白
D13.細胞分化中差次表達出的調控物質是
A.膽固醇 B. DNA C.組蛋白 D.非組蛋白 E. RNA
E14.細胞間誘導作用的誘導物質是
A.氨基酸 B.核酸 C.胞嘧啶核苷酸 D.苯丙氨酸 E.以上都是
A15.在表達過程中不受時間限制的基因是
A.管家基因 B.奢侈基因 C.免疫球蛋白基因 D.血紅蛋白基因
E.分泌蛋白基因
B16.在個體發育中,細胞分化的規律是
A.單能細胞→多能細胞→全能細胞B.全能細胞→多能細胞→單能細胞
C.多能細胞→單能細胞D.全能細胞→單能細胞→多能細胞
E.單能細胞→全能細胞→多能細胞
D17.在胚胎期,主要的血紅蛋白珠蛋白類型是
A. HbA B. HbA2 C.Hb Gower l D. HbF和 HbA E. HbA和 HbA2
A18.在早期胚胎中,最先活動的血紅蛋白基因為
A.ζ鏈基因和ε鏈基因 B.α鏈基因和γ鏈基因 C.β鏈基因和γ鏈基因
D.α鏈基因和β鏈基因 E.β鏈基因和δ鏈基因
B19.與各種細胞分化的特殊性狀有直接關系的基因是
A.隔裂基因 B.奢侈基因 C.重疊基因 D.管家基因
D21.對細胞分化起協助作用,維持細胞最低限度的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是
A.隔裂基因 B.奢侈基因 C.重疊基因 D.管家基因
D21.既有自我復制的能力、又能產生分化能力的細胞是
A.T淋巴細胞 B. B淋巴細胞 C.骨髓細胞 D.干細胞
D22.以下哪些是奢侈蛋白
A.膜蛋白 B.核糖體蛋白 C.線粒體蛋白 D.分泌蛋白
D23.以下哪些蛋白是細胞生命必需的蛋白
A.血紅蛋白 B.角蛋白 C.收縮蛋白 D.糖酵解酶
C24.屬于奢侈基因的是
A.tRNA基因 B.rRNA基因 C.血紅蛋白基因 D.線粒體基因
5.24.1.2X型題
ACB25.人體發育胚胎早期的血紅蛋白肽鏈組成有
A.ζ2ε2B. α2ε2C.ζ2γ2D. α2γ2
D26.成人期血紅蛋白肽鏈組成是
A. α2ε2B.ζ2γ2C. α2γ2D. α2β2
ABC27.胎兒、新生兒和成人期可出現的血紅蛋白肽鏈組成有
A. α2γ2B. α2β2 C. α2δ2 D. α2ε2
BD28.根據基因與細胞分化的關系,將基因分為下列哪兩大類
A.隔裂基因 B.奢侈基因 C.重疊基因 D.管家基因
AB29.既有自我復制的能力、又有免疫能力的細胞是
A.T淋巴細胞 B.B淋巴細胞 C.骨髓細胞 D.干細胞
CD30.機體中未分化的細胞是
A.T淋巴細胞 B.B淋巴細胞 C.骨髓細胞 D.干細胞
ABC31.以下哪些是管家蛋白
A.膜蛋白 B.核糖體蛋白 C.線粒體蛋白 D.分泌蛋白
ABC32.以下哪些蛋白是特異蛋白
A.血紅蛋白 B.角蛋白 C.收縮蛋白 D.糖酵解酶
ABD33.屬于管家基因的是
A.tRNA基因 B.rRNA基因 C.血紅蛋白基因 D.線粒體基因
第十三章 細胞衰老與凋亡
5.25.1選擇題
5.25.1.1A型題
B1.衰老細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現下列哪種結構的固縮
A.核仁 B.細胞核C.染色體D.脂褐質E.線粒體
B2.小鼠成纖維細胞體外培養平均分裂次數為
A.25次B.50次C.100次D.140次E.12次
D3.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最主要的區別是后者出現
A.細胞核腫脹B.內質網擴張C.細胞變形D.炎癥反應E.細胞質變形
C4.細胞凋亡指的是
A.細胞因增齡而導致的正常死亡B.細胞因損傷而導致的死亡
C.機體細胞程序性的自殺死亡D.機體細胞非程序性的自殺死亡
E.細胞因衰老而導致死亡
D5.下列哪項不屬細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質減少,細胞形狀改變B.細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膽固醇含量上升
C.線粒體數目減少,核膜皺襞D.脂褐素減少,細胞代謝能力下降
E.核明顯變化為核固縮,常染色體減少
D6.迅速判斷細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態學改變B.功能狀態檢測C.繁殖能力測定D.活性染色法
E.內部結構觀察
E7.機體中壽命最長的細胞是
A.紅細胞B.表皮細胞C.白細胞D.上皮細胞E.神經細胞
5.25.1.2X型題
ABCD8.衰老細胞的特征包括
A.細胞的水分減少B.細胞核固縮,染色加深C.老年色素積累
D.細胞膜變厚,流動性下降,物質轉運及信息傳遞障礙
ABCD9.自由基在體內有解毒作用,但更多的是有害作用,主要表現為
A.使生物膜的不飽和脂肪酸發生過氧化,形成氧化脂質,使膜的流動性降低
B.使DNA發生氧化破壞或交聯,使核酸變性,擾亂DNA的正常復制與轉錄
C.與蛋白質發生交聯變性形成無定形沉淀物,降低酶活性和導致機體自身免疫
D.加速細胞衰老
CD10.嚴重影響到機體衰亡的細胞衰亡是哪些
A.肝細胞B.腎細胞C神經細胞D.心肌細胞
ABC11.遺傳程序說是關于細胞衰老機理的假說,其主要內容是
A.重復基因利用枯竭說 B. DNA修復能力下降說 C.衰老基因說
D.免疫功能減退說
ABC12.細胞磨損學說包括的假說是
A.差錯災難說B.大分子交聯說C.自由基說D.衰老基因說
補充題
1.細胞凋亡時DNA發生斷裂,產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它們是 bp的整數倍(C)A.10~20 B.100~150 C.180~200 D.200~300 E.300~500
2.關于自由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分子中可以自由活動的原子基團B.在外層軌道有不成對電子的原子基團或分子C.自由基與其他分子發生反應時失去電子D.正常細胞內無有害的自由基E.SOD是體內惟一的抗氧化酶
3.細胞衰老是(C)A.疾病發展到晚期的現象B.軀體上、精神上及社會上的不良狀態C.機體發育成熟后體內各種功能進行性下降的必然后果D.自身穩態破壞引起內環境紊亂的表現E.發展極慢的病理過程的后果
4.細胞質中的脂褐素是(C)A.金屬離子B.分泌小泡C.殘余體D.吞飲小泡E.蛋白酶
5.老年斑的形成與下列哪種結構直接有關(A)A.溶酶體B.高爾基復合體C.線粒體D.SER E.核仁
6.臺盼藍可將死亡細胞染成(C)A.無色 B.紅色 C.藍色D.綠色E.橙色
7.細胞凋亡的形態學特征是(D)A.染色質DNA的降解B.R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的合成C.鈣離子濃度升高D.細胞被分割成數個由細胞膜包裹的凋亡小體E.核酸內切酶的大量合成
8.各類細胞的壽命很不一樣,一般不容易衰老的細胞(A)A.具有持續分裂能力B.無分裂能力C.分化程度高D.分化程度低E.體積小
9.下列細胞中能成為干細胞的是(C)A.卵細胞B.精子細胞C.卵裂期細胞D.肝細E.心肌細胞
10.下列細胞當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E)A.胚胎干細胞 B.骨髓間充質干細胞C.肝干細胞 D.腎臟干細胞 E.心肌細胞
11.干細胞區別于腫瘤細胞的本質特征是(B)A.增殖的緩慢性 B.增殖的自穩定性C.分化的可塑性D.分化的譜系限定性 E.分化的不確定性
12.目前廣泛用于鑒定胚胎干細胞是否處于未分化狀態的一個重要分子標記是(A)A.Oct-4 B.SSEA C.AKP D.TRA E.HLA
13.臨床上應用最多的造血干細胞標志物是(A)A.CD34+ B.CD38- C.CD71- D.HLA- E.Thy+
14.凋亡小體的主要特征是(AD)A.具有完整的膜結構B.胞膜表面微絨毛消失C.膜的完整性不能保持D.內容物除了胞質外,還有降解的染色質片段
15.干細胞分化特征有(CD)A.緩慢性 B.自穩定性 C.譜系限定性 D.可塑性
16.鑒定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方法之一是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為(C)A.心肌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B.成骨細胞、脂肪細胞、神經元細胞C.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D.成骨細胞、脂肪細胞、心肌細胞E.膠質細胞、成纖維細胞、軟骨細胞
17.采用高表達特定轉錄因子的手段,可以將成纖維細胞誘導分化誘導多能干細胞(iPS),該過程體現了干細胞具有哪種可塑性(D)A.誘導分化B.轉決定C.轉分化D.去分化 E.不對稱分裂
18.目前廣泛用于鑒定胚胎干細胞是否處于未分化狀態的一個重要分子標記是(A)A.Oct-4B.SSEAC.AKPD.TRA E.HLA
19.SSEA是胚胎干細胞的特異性抗原,其中文全稱是(B)A.腫瘤拒絕抗原B.胚胎階段特異性抗原 C.堿性磷酸酶D.端粒酶 E.巢蛋白
20.堿性磷酸酶英文簡寫是(C)A.Oct-4 B.SSEA C.AKP D.TRAE.HLA
21.理論上不能將相應干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為肝細胞的是(C)A.用胚胎干細胞,體外培養時使用適合的細胞因子定向誘導分化B.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同其肝細胞共同培養C.利用成纖維細胞,同肝細胞共同培養D.利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通過轉染的方法導入外源基因激活細胞向肝細胞方向分化E.利用iPS細胞,體外培養時使用適合的細胞因子定向誘導分化
22.有關干細胞增殖特征描述錯誤的是(D)A.干細胞在分化時不能直接形成分化細胞,而是形成過渡細胞B.干細胞增殖具有緩慢性,有利于其對外界信號做出相應反應,減少基因突變C.干細胞在個體生命區間中自我更新,能夠維持自身數目穩定D.干細胞主要靠對稱分裂的方式維持自身的穩定性E.干細胞分裂增殖的調控受到一系列基因的調控,精確的維持其數目的穩定性
23.[多選題] 干細胞根據其分化潛能可分為(ABC) A.全能干細胞B.多能干細胞C.專能干細胞D.成體干細胞
24.[多選題] 下列屬于成體干細胞的是(ACD)A.神經干細胞 B.骨髓間充質干細胞C.肝干細胞D.皮膚干細胞
25.[多選題] 干細胞巢主要通過哪些方式影響干細胞(ABCD)A.分泌細胞因子B.整聯蛋白介導細胞與外基質黏附C.細胞間相互作用D.整聯蛋白介導細胞與外基質相互作用
26.[多選題] 國際細胞治療協會確定間充質干細胞的鑒定標準為(ABCD) A.在塑料培養皿內貼壁生長,在含有血清的培養基內高度增殖 B.表達CD105、CD73、CD90 C.不表達CD45、CD34、CD14 D.在體外可以分化為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
27.下列細胞中能成為干細胞的是(C)A.卵細胞B.精子細胞C.卵裂期細胞D.肝細胞E.心肌細胞
28.對于干細胞形態及生化特征描述錯誤的是(E)A.通常成圓形或橢圓形 B.體積相對較小C.核質比比較大D.各種細胞器不發達 E.無端粒酶活性
29.下列不屬于成體干細胞的是(B)A.神經干細胞 B.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C.肝干細胞D.腎臟干細胞E.皮膚干細胞
30.下列細胞當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E)A.胚胎干細胞B.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C.肝干細胞D.腎臟干細胞E.心肌細胞
31.驗證胚胎干細胞具有分化為后續發育個體的任何組織細胞的潛能的金標準是(D) A.類胚體實驗B.畸胎瘤實驗 C.多向分化實驗 D.嵌合體實驗E.去分化實驗
32.Nestin是哪種干細胞的特征標志物(B)A.腎臟干細胞B.神經干細胞C.皮膚干細胞D.肌肉干細胞E.胰腺干細胞
33.[多選題] 胚胎干細胞的特征有(ABCD)A.細胞體積小,核大,有一個或多個核仁B.克隆緊密堆積,無明顯的細胞界限C.表達早期胚胎細胞的SSEA-1、SSEA-3、SSEA-4等抗原,以及堿性磷酸酶(AKP)等未分化細胞的標志D.端粒酶活性高
34.干細胞分化特征有(CD)A.緩慢性 B.自穩定性 C.譜系限定性D.可塑性
35.[多選題] 凋亡細胞染色質DNA降解的特征有(ABCD)A.DNA降解在凋亡早期B.DNA的斷片大小是有規律的C.DNA的降解大部分是單鏈斷裂D.DNA斷裂的位置大部分位于核小體間的連接部位
36.[多選題] 脂褐素的沉積能引起細胞質結構和比例的異常,特別是(AD)數目減少 A.線粒體B.高爾基復合體C.核糖體D.粗面內質網
37.[多選題] 細胞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的變化是(AC)A.數目減少B.數目增加C.體積增大D.體積縮小
38. [多選題] 細胞在衰老過程中細胞核的變化為(AC)A.核膜內折B.核膜膨出C.染色質固縮D.染色質松散
名詞解釋
細胞連接 G蛋白 細胞內膜系統 微觀組織中心(MTOC)
核仁組織區 信號肽 細胞決定 凋亡小體 膜流 鞏膜外基 細胞凋亡 細胞骨架 兼性異染色質 連接子 核小體
微粒體 細胞識別 奢侈基因 信號傳導 核仁組成中心
吞噬作用 同源染色體 半自主細胞器 細胞周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