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癥患者使用干細胞治療的原理是什么?效果如何?(干細胞的效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5日舉行發布會。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科研攻關組組織了針對重癥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究,目前部分產品和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其中包括開展干細胞技術在重癥救治方面的臨床研究。張新民表示,干細胞治療能夠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激活,通過改善微環境促進內源性修復,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癥進展,緩解呼吸窘迫癥狀。經過嚴格的臨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及嚴格的質量檢定,干細胞產品在遵照當前干細胞臨床應用規范和藥品臨床試驗規定的前提下對若干重癥患者進行了治療,也初步顯示安全有效。
COVID-19和其他冠狀病毒最相似的當數傳播方式,主要都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當一個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將走過6個步驟: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和釋放。2019冠狀病毒入侵步驟也是如此,以第一步的“吸附”為例,該病毒所要識別的,是人類呼吸道和肺部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一種病毒要想入侵人類體內,要突破“重重防線”,而人體也終將發現它們的存在,然后“奮起反抗”——這就是人體的免疫機制。“打噴嚏、咳嗽、咳痰,這些都是免疫細胞與病毒作戰的表現。”
了解到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過程,那么間充質干細胞對病毒性肺炎存在幫助的可能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可以通過調節免疫反應,消除炎癥,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清除抗炎的功能,潛在地保護肺支氣管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避免凋亡和穩定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細胞屏障等功能;另一方面,干細胞在通過靜脈輸注進入人體后,部分聚集在肺部,可能改善肺部細胞微環境、保護肺泡上皮細胞、改善肺功能。
眾所周知,間充質干細胞依靠以下特性,近年來一直被科研、醫學界高度重視:
一、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適宜的體內或體外環境下具有分化為肌細胞、肝細胞、成骨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基質細胞等多種細胞的能力。
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通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細胞因子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應,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三、具有來源方便,易于分離、培養、擴增和純化,多次傳代擴增后仍具有干細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的特性。
四、面目模糊,表面抗原不明顯,異體移植排異較輕,配型要求不嚴格。
而正是由于間充質干細胞所具備的這些免疫學特性,以間充質干細胞調節炎癥反應和參與組織修復再生特性為基礎的細胞治療的發現將炎癥性疾病的干細胞療法帶入了新紀元。隨著多項干細胞相關內容立項公示、多項臨床試驗的開展,衷心希望干細胞在這次對抗疫情的過程中,能最大化發揮臨床價值,為保障人民健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