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何治療?日本誠心堂建議不妨試試活血化瘀法
您知道嗎?現在全世界已經超過3億人口患有糖尿病,我們國家,居然高居世界首位,已經達到十人中就有一人以

怎樣與糖尿病這個朋友,進行長期有效安定的交往,怎樣最大限度地延緩糖尿病的進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成為醫者一直以來的重要課題。
糖尿病,目前并無根治的辦法,眾所周知,西醫治療時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治療等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新進展,但是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如藥物的肝腎損害、繼發性失效、并發癥預防等問題。因此,越來越多的醫者對于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巨大意義進行了重新認識。
其實我們的祖國醫學保有世界醫學史上對糖尿病最早的記載,它屬于消渴或消癉范疇,消渴之名首見于《內經》。如《素問?奇病論》曰:“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轉為消渴”。對于糖尿病,中醫認為氣陰兩虛是其基本病基,虛火內熱是重要病理環節,痰、瘀、濕是重要病理產物,故歷代醫家在治療消渴時均以滋陰清熱、生津潤燥為主。對于陰虛燥熱所致全身廣泛淤血病理改變的認識卻有所不足。
為什么糖尿病的治療中應該重視瘀血現象呢?
糖尿病病程持久綿長,持續的高血糖常造成微血管特異性障礙,還可促進動脈硬化,并存在血液流變學改變和血液凝固性異常,變成所謂的“消久必瘀”。血液流變學改變在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現為血液呈高凝狀態、血流速度減慢和微血栓形成。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比粘度、血沉、體外血栓長度、濕重、干重、血小板粘附率及纖維蛋白原等多項指標均高于健康人,經活血化淤治療后,這些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這種微循環障礙的瘀血證存在于糖尿病的早、中、晚各期,貫穿于糖尿病的整個病程。
糖尿病瘀血證,其中醫機理在于①津血同源,互為滋生,陰血不足,脈道不充;②燥熱又可消爍津液,耗傷陰血,血行不暢,淤血停滯,此即“血如象舟,津如象水,水津充沛,舟始能行,若津液為所灼竭,則血液為之淤滯”;③陰虛津虧,傷及陽氣,鼓動無力,淤血內停;④糖尿病多纏綿難愈,久虛入絡,久病入絡,氣血不暢而成淤,此即“病久入深,營衛行澀”。
國內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首次明確提出糖尿病夾瘀血證的觀點,從瘀論治糖尿病是近年治療糖尿病的一大進展,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治療中被開始廣泛使用。
活血化瘀法又稱“活血散瘀”、“活血祛瘀”、“化瘀行血”等,既通過疏通血液從而化除瘀血的治法。
血瘀證常和它證相兼存在,治療亦為活血化瘀和它法并用。常配合理氣、散寒、清熱、涼血、瀉火、益氣、滋陰、溫陽等藥草,運用補腎活血法、健脾活血法、益氣養陰活血法、化濕行瘀法、溫陽化瘀法等方法。比如氣陰兩虛夾瘀可用人參、黃芪、山藥、玄參、生地黃、丹參、川芎、葛根、天花粉、枸杞子、何首烏等益氣養陰活血等。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最重要的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藥用藥。“上工治未病”,在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血管病變時,緊緊聯系“瘀血是貫穿糖尿病始終”這一重要線索,可以事半功倍。
為糖尿病而困擾的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祖國醫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