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酮癥酸中毒就是1型糖尿病?確診還要哪些檢查?治療方式有哪些
原標題:有酮癥酸中毒就是1型糖尿病?確診還要哪些檢查?治療方式有哪些
剛上小學四年級的瑤瑤是個可愛的女孩子,不過突然出現了嘔吐、劇烈喘息的情況,家里人嚇壞了,老爸老媽趕緊帶她去醫院,結果發現瑤瑤是出現了酮癥酸中毒的情況,而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她患上了1型糖尿病。
可以說,大部分1型糖尿病的患者發病過程,可能都和瑤瑤類似。那么,到底什么是1型糖尿病呢?為什么會發生酮癥酸中毒的情況?現在就一起來了解吧!
我們都知道,當身體無法制造足夠的胰島素,葡萄糖就沒辦法有效地進入細胞,造成大量的葡萄糖留在血液,血液中的糖分通過尿液排出,就形成糖尿病。而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1型糖尿病的成因與2型糖尿病不太相同:
1型糖尿病的定義
1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因為胰腺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受損,使得身體無法自行合成足夠的胰島素。1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多出現在幼童或青少年時期,其中以10 -14歲最為常見,但并非只有孩童,少數人也可能是成年后才發病,而成年人出現的1型糖尿病容易和2型混淆,也被成為1.5型糖尿病。
當胰腺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便無法進入細胞中提供養分,身體只好分解脂肪來產生能量。然而分解脂肪時會產生酮體,如果酮體累積至一定的程度,便會造成酮癥酸中毒。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初發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酮癥酸中毒的癥狀,就醫后才發現得病。
相較1型糖尿病,只有少數的2型糖友會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主要原因是1型患者身體無法分泌胰島素,但2型糖友的胰腺仍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因此身體往往不會直接發展到分解脂肪來供應身體能量的情況。
不過,并不能通過是否有酮癥酸中毒的情況來判斷糖尿病的類型,應該去醫院接受專業檢查才能了解,這樣也會對患者的治療方案產生影響。
1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無法確定,目前醫學上普遍認為是遺傳基因的易致病性、環境、自體免疫系統三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自體抗體攻擊β細胞,β細胞功能受損而導致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免疫系統異常可能是基因與環境兩大危險因素所誘發,環境因素包括病毒傳染、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柯薩奇B4感染、母親懷孕時是子癎前癥、以及過早接觸牛奶等。
第1型糖尿病的常見癥狀
第1型糖尿病的常見癥狀包括:
1、容易口渴,導致喝多
2、容易饑餓,導致吃多
3、頻尿(原本不會尿床的小孩,可能開始容易尿床)
4、不明原因地體重減輕
以上也是糖尿病的經典癥狀,“三多一少”
5、尿中有糖
6、疲倦
7、視力模糊
8、女性易出現有陰道或尿道感染
需要小心的是,多數糖尿病人在患病初期無明顯癥狀,因此常常延誤就醫時間。如果不明原因而出現上述癥狀一段時間,或者有三個以上的癥狀,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
糖尿病的基本診斷與標準如下:
1、飯后2小時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mmol/L
3、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目前不是所有的機構都有此標準,不過很多已經開始重視)
4、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11.1mmol/L
前三項需要符合條件達2次以上(含)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第四項只要符合1次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如果想要確認自己是否得1型糖尿病,還需額外通過升糖素刺激試驗,檢測胰島素分泌過程中的副產物c肽的水平,評估身體是否可分泌足量的胰島素:
步驟1:先抽血檢驗原本的c肽濃度
步驟2:接著注射1毫克升糖素,待6分鐘后再抽血檢驗c肽濃度。
步驟3:如果空腹血清C肽濃度< 0.5ng/ml,或升糖素注射6分鐘后,血清C肽濃度< 1.8ng/ml,或6分鐘注射前的血清C肽濃度相差< 0.7ng/ml,則可診斷為1型糖尿病。
血糖穩定對糖尿病人來說極為重要。因為糖尿病人如果置之不理,血糖濃度高的話會對人體內的各種器官造成損傷,出現功能異常。因為血液在每個人體內是進行循環的,一刻不停,當它流過每個人體的器官,那么過高的血糖濃度就會對身體直接造成影響。
一般來說,血糖導致身體出現問題,主要是三種情況:血糖大幅度的波動;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狀態;血糖經常處于較低水平的狀態,這三種情況下都可能引發糖尿病并發癥。而糖尿病的并發癥大致可分為急性、慢性并發癥兩大類。
急性并發癥有:酮癥酸中毒;低血糖;中風;心肌梗死等
慢性并發癥有:腎病變(腎損傷,有蛋白尿等);大血管并發癥(如心肌梗死、冠狀動脈阻塞、栓塞性腦中風等);眼睛病變(如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周圍性神經病變等);牙周病等
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將血糖控制在穩定且合理的范圍能延緩并發癥的產生。如果確認屬于1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定期復查,并遵從醫師指示進行胰島素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營養師咨詢。
糖尿病可以治愈嗎?1型糖尿病的常見治療方式糖尿病無法治愈但可以讓病情穩定
1型糖尿病無法完全治愈,因為身體無法分泌出胰島素,就必須靠長期施打胰島素,來確保體內胰島素濃度維持正常標準。雖然胰腺功能受損是不可逆的,但只要使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并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能穩定血糖,擁有好的生活質量。
1型糖尿病治療方式
由于胰腺無法分泌胰島素,1型糖友必須依賴胰島素注射,才能維持血糖的平衡。而胰島素又分為許多種類,作用時間與注射方式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三種常見的治療方式:
1、傳統式胰島素注射法(混合性胰島素:中長效+短效)
優點:注射次數較少、花費比較小
缺點:血糖變動性較大
2、加強法胰島素注射法(長效+三餐前短效)
優點:血糖更穩定、筆型針頭攜帶方便、費用相對有提高
缺點:注射次數較多
3、胰島素泵持續注射
優點:注射頻率減少、降低嚴重低血糖發生率、配合食物類型設定不同的給藥模式
缺點:價格昂貴
最重要的還是向醫生咨詢,并聽從醫生指示用藥,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此外,使用胰島素前后,都要記得搭配血糖的測量,才能了解胰島素的效果及適合的劑量,調整前也要記得先咨詢醫生。
1型糖尿病的日常保養確診糖尿病后,除了配合醫療人員的協助外,自己也必須付出努力,重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且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1、自我血糖監測:測量可以幫助病人了解自己的飲食、藥物和生活習慣對血糖的影響,并適時做出調整。如果想做到正確的血糖監測,首先要了解不同血糖數值的意義,再安排規律的時間進行測量,并適時調整生活習慣。
2、飲食原則:攝取均衡的營養外,也避免食用精致淀粉、加工食品及高油脂食物等容易影響血糖波動的食物類型。
3、規律運動:建議先尋求醫療人員的意見,確認適合自身的運動后再做運動計劃。而在運動前后也須測量血糖值,了解運動對自身的血糖變化。運動好處多多,除了能避免嚴重性的并發癥外,也能增加體適能。
在面對糖尿病時,除了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聽從醫生囑咐外,也可以適時地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忙,一起勇敢面對遇到的困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