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精神看“四大精神”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閃耀著信仰的火炬,點亮了一個又一個的精神坐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就誕生了以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為主的“四大精神”,他們不僅體現了黨的偉大歷程,還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
從改革開放,看艱苦奮斗、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艱苦奮斗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更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而敢闖新路則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在當時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和國民黨軍隊的反復進攻與封鎖之下,毛澤東同志立足中國革命現實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思想,共產黨領導著人民于白色政權的包圍中建立起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而在50多年后,艱苦奮斗、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又一次引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神州大地,從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紅手印,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就此開始。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改革開放中所體現的艱苦奮斗、敢為人先的偉大精神,正是對井岡山精神的弘揚與傳承。
從抗擊疫情,看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的中央紅軍,經歷爬雪山、過草地、戰風沙、破封鎖,完成了兩萬五千里的偉大長征。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是黨領導紅軍以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氣概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而在被疫情陰霾籠罩的2020年,“我是黨員我先來”的聲音出現在醫護人員、基層民警、志愿者、基層干部之中,廣大的共產黨員再次挺身而出,繼承發揚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偉大長征精神,沖鋒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正如《榜樣5》中所描寫的共產黨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從脫貧攻堅,看自力更生、人民至上的延安精神。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作為抗日戰爭的總后方,廣大軍民在這片土地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做到豐衣足食,也是在這片土地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70多年后的今天,自力更生、人民至上的“延安精神”仍然在不斷傳承和發揚,化成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脫貧攻堅的序幕正式拉開,8年來無數像李保國、張桂梅、黃文秀一樣的共產黨員積極投身到扶貧中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與困難環境作斗爭,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始終堅持為人民謀福利、辦好事,而如今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就是他們給全國各族人民做出的滿分答卷。
從偉大復興,看敢于斗爭、永不停步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而西柏坡精神是“宜將剩勇追窮寇”這樣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到底精神,也是“進京趕考”這樣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永不停步的進取精神。從解放全中國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始終義無反顧地肩負著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斷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雄關漫道真如鐵,穿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西柏坡精神仍然不斷給予中華民族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我們要繼續弘揚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