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了,三伏貼要不要貼?
又到一年的三伏天,周圍的朋友們又開始討論“三伏貼貼了沒有”“三伏貼是不是誰都能貼,啥病都能治?”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三伏貼”。
三伏貼是什么?
三伏貼最早記載于清·張璐《張氏醫通》:“方用白芥子凈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姜汁調涂。”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的簡稱,也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是將藥物直接貼敷于人體相應穴位,并通過經絡穴位刺激達到調節機體平衡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冬病夏治三伏貼的應用
“冬病夏治”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三伏天是一年之中自然界最為炎熱、陽氣最盛的時段,同時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季節腠理已達疏松之最,藥物易于通過皮膚滲透,借助藥物的辛溫補陽、散 寒祛濕的藥性將人體的陰邪外驅。在“時氣長旺”之時借助藥力激發臟腑經氣之“動能”而“消彌”邪氣,使邪消而正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另一方面,冬病夏治可充足人體秋冬陽氣,防治冬季被陰寒所傷。因此,要防治某些冬季易發作的寒性疾病,應當從夏季做起,做到“夏防冬病”“冬病夏治”。
三伏貼不是“萬能貼”
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隨著人們對中醫養生理念認識不斷加深,三伏貼敷人數也在攀升,但冬病夏治不是人人都適宜。“三伏貼”僅適用于虛寒性疾病,不可盲目擴大其治療范圍。
“三伏貼”適合人群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復感冒、慢性咽喉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疼痛性疾病: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腰椎病、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
三伏貼注意事項
中醫治療疾病要求辨證論治,而非“千人一方”,采用三伏貼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配伍針對性的貼敷藥物,并選取相應的穴位,制定專門的治療方案,即所謂個體化配方、個體化選穴等,以對癥治療,確保療效。“三伏貼”最重要的是藥材的選擇和炮制,貼敷的時間、穴位也都有講究,需要專業人士操作,建議到正規醫院接受貼敷。
三伏貼不可以替代疾病的日常治療,貼敷期間不能停用平時服用的藥物。
治療期間飲食要清淡,忌食生冷、油膩、過甜及辛辣刺激之品。
三伏貼一般要求至少堅持3年,貼敷3年若癥狀改善不明顯即認為無效,可以放棄貼敷;若有效但疾病較頑固、癥狀仍較明顯,一般建議繼續貼敷,以進一步改善癥狀,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