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堅守讓開山島成為照亮眾人心靈的“燈塔“
對于一個小島的守護,是需要用心經營的。立秋剛過,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的天氣多了一絲涼意。見到王仕花時,她比記者想象中的要矮小瘦弱,面容憔悴,略顯疲憊。自打王繼才去世之后,家里已冷鍋冷灶很長時間了。于是,到訪人員決定先邀請王仕花在外面吃頓熱乎飯后,再商量去開山島的事情。剛開始,飯桌上的氣氛有些凝重,直到記者談到王繼才守島的往事時,王仕花才逐漸敞開心懷,與大家的交流慢慢多起來。
對于王仕花來說,丈夫王繼才是志同道合的戰友,也是相親相愛的伴侶。如今,王仕花甚至有些害怕回憶,她時常從夢中醒來,蒙眬間像是聽到丈夫喊她去升旗、去巡島。“送別老王這么多天,是我這32年來,離開開山島最長的時間,也是我這一輩子最難熬的日子……”說到此,她雙手捂住臉頰,淚水從她略顯粗糙的指縫間滑落下來。
開山島是一座不起眼的灰褐色小島,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無淡水、無土壤。當年守島部隊官兵撤防后,王繼才接到當地人武部守島的命令毅然上島,王仕花辭去教師工作,也上了島。
王繼才去世后,很多人被他的事跡所感動,來到他生前守護的小島看一看。記者一行也乘漁船登上小島追尋王繼才的守島足跡。剛上岸,記者就在顯眼處看到一塊刻著“開山島”3個大字的石碑。拾級而上,兩邊擁簇著無花果樹與冬青樹。當年為了建好這個島,王繼才夫婦從岸上一點點運來泥土和肥料,在石頭縫里種樹種菜。開始的兩年里,種的樹沒有一棵活下來,第3年才長出一棵小苗。如今,島上已有100多棵松樹和苦楝樹,這是王繼才夫婦的親密戰友,共同守護著島上的那面五星紅旗。
前來迎接的人是張佃成,他是王繼才從小玩到大的好友。他帶著記者走進王繼才住過的房間,外間是簡陋的辦公室,里間很小,一張大床占去房間的三分之二。從交談中得知,除了王繼才夫婦之外,張佃成是上島次數和在島上待的時間最長的人。
在張佃成看來,王繼才很好學也很有干勁,每次下島去縣人武部匯報工作時,都要了解當前國防形勢,學習海防空防知識,還曾經在連云港警備區組織的民兵比武考核中,取得過步槍精度射擊第一名、單兵戰術基礎動作第二名的成績。
跟隨張佃成,記者和3位剛上島的民兵踏上王繼才曾經走過的巡邏路,不多久就腿酸腳重,汗濕衣衫。開山島有228級臺階,都處在嶙峋的山巖間,很難想象身患關節炎的王繼才,是怎樣堅持一日三巡。
夕陽落下,暮色籠罩的小島處處透著孤獨寂寞。張佃成坐在椅子上,陷入對往事的回憶。在他的記憶中,王繼才夫婦過了20多年沒有水電的日子;給養不足時,吃過生米;妻子臨盆時,王繼才接過生;寂寞難耐時,他們面朝大海歌唱;女兒結婚時王繼才因戰備值班未能參加……
就在此時,張佃成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打斷了他的回憶。那是王繼才兒子王志國打來的電話。王志國擔心外面的海風和雷雨,提醒張伯伯要告訴記者住到室內。王志國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追隨父親的腳步入伍參軍,在部隊表現優異,立過功受過獎,現已是少校軍官。
記者采訪王志國時,他仍沉浸在悲痛之中,言語間飽含對父親的不舍和懷念。小時候缺少父母的陪伴,王志國常常被周圍的小孩嘲笑是沒爹沒娘的孩子,他上島見到父親就埋怨:“別的爸媽都陪著自己的孩子,你們就從來沒想過我,我到底是不是你們親生的?”王繼才聽了只是默默抽煙,王仕花在一旁小聲抽泣。父親知道“國”的概念對于一個小孩來說太過生澀難懂,只能說:“沒有國哪有家,這里得有人守著。”后來,當王志國成為一名軍人時,他終于理解了父親當年一遍遍對他說過的話,理解了一名老民兵的家國情懷。
開山島面積很小,但它又何其巨大。王仕花剛上島時只是為了守著王繼才,守著一個完整的家,慢慢地,她明白她守的是千家萬戶,守的是一個大國的疆土!0.013平方公里的地方,王繼才走了一輩子。當接替守島的民兵來到這里,每天踩著這片小島巡邏時,他們終會明白這條巡邏路的長度和這個崗哨的分量。
開山島海拔很低,但它又何其高聳。32年來,山頂的五星紅旗每天隨太陽升起。王繼才說,國旗升起來,證明就有人在這里值守著。32年間,他用堅守將這面國旗升到了頂天立地的高度,讓這座小島成為照亮眾人心靈的“燈塔”。